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河流纵横,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山脉,如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在辽宁北镇市附近,还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医巫闾山。医巫闾山体量有限,长度约45公里,最高峰望海峰海拔约800多米,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相比,简直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弟。它的知名度与驰名中外的五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但医巫闾山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却一度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古代皇帝们,对这座小山包给予了非同一般的重视,先后多次派遣使者来到这里。《魏书》记载,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帝幸辽西,望祀医巫闾山”,这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第一次关注医巫闾山。
到了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闰十月,隋文帝杨坚再度派遣使者来到这里,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仪式,并且“就山立祠”,还由朝廷划拨专款、组织民夫工匠,在这里兴建了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医巫闾山神祠。
唐朝建立后的开元年间,唐玄宗派遣使者来到这里,册封医巫闾山的山神为“广宁公”,这也是古代皇帝第一次册封医巫闾山,医巫闾山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提高。宋朝建立后,医巫闾山处在辽国的控制区内,但宋朝皇帝依旧对这里念念不忘,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专程派遣使者,在宋辽关系缓和期间来到此地举行祭祀仪式。
医巫闾山正好处在辽国的辖区内,辽国皇帝对医巫闾山的重视更是无以复加,先后34次派遣使者来此地举行祭祀仪式。元朝建立后,同样对这里极为看重,元朝立国不足百年,先后七次派遣使者来这里祭拜。清朝皇帝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5个皇帝,共11次派遣使者祭拜。
古代皇帝为什么对这座小山包如此看重?这里究竟有何奥妙?皇帝们为什么先后56次祭拜此地?原来,中国古人自古就有崇拜祭祀山岳的传统。古代自然科学水平低下,古人认为,万古长存的山岳是“神灵”所居之地,因此会举行祭祀山岳仪式,以祈求“神灵”庇佑国泰民安,社稷绵长。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舜帝在位时,“分州十二,各封一山,以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山即为幽州之镇”。隋文帝在位期间,在五岳之外又加封“四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冀州镇霍山”,宋代时,朝廷再度改“四镇”为“五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从此之后,中国山岳中的“五镇”就成为与“五岳”并驾齐驱的山川崇拜对象,而医巫闾山就此成为“北镇”,被列入历朝历代祭祀典礼必不可少的对象。对医巫闾山的祭拜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辽国、元朝、清朝等游牧部族建立的国家,对此地分外看重,祭祀规格较高,次数也更多。这是因为医巫闾山位于塞外,正好处在或者紧邻他们的龙兴之地,因此对这里也就更为熟悉和重视。
参考资料:《魏书》《隋书》《宋史》《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