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留言
2011年在商丘睢县出土了一座明代官员夫妻合葬墓,墓葬内服饰丝织品等文物保存完好。保存如此之好,全省少见,对研究明代服饰有重大意义。2016年曾招标修复,请问文物何时能修复完整?何时能在商丘博物馆展览?展示这些丝织品一方面既能丰富商丘博物馆展品,另一方面睢县(古时的襄邑)是古时全国织锦中心之一,更加能让市民去了解展品背后城市的历史。
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网友您好!现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办理情况向您反馈如下:
2011年,商丘睢县出土的明代官员夫妻合葬墓服饰文物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部进行修复,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还需18个月修复完成。在修复工作完成后,对这批文物的整体状况及后续的文物安全保存库房等各方面条件综合评估,并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再决定具体展出时间和地点。
链接:《京九晚报》2011年3月25日报道
明代古尸“重见天日”
睢县县城一家小区的建筑工人没有想到,他们在施工时,竟然发现了一座迄今为止我市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墓。
500年后,这处明代官吏的坟墓重见天日,让文物专家惊叹的是,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墓室主人的尸体、服饰并没有完全腐烂。保存这么完整的古墓,不但是商丘首例,更是全省罕见。
建筑工人挖出一座古墓
2月25日,睢县县城一家小区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塔吊桩已经打好,大家挖开桩基取土时,突然发现了意外事件。
“‘咚’,一声响,我以为挖到了石头,没想到却是一座墓,还是一座古墓。”挖掘机司机说。
原来,挖掘机挖到了一块厚厚的木板,看起来年代久远。“别是什么古墓吧?”建筑工人们连忙向开发商反映了情况。后来证实,这块柏木木板为包裹在棺材外面的椁,起到保护棺材的作用。
开发商连忙联系文物部门,市、县两级文物部门的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对这座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专家发掘时发现,墓室最外面有一层厚达8厘米的木炭,掘开炭灰,还有一层厚达5厘米的白灰壁,白灰壁用糯米细沙凝固而成。
再往里面,是一个厚厚的棺椁。打开棺椁,发现两个高约0.95米,长约2.49米的柏木棺材。棺材几乎没有任何腐烂,棺材盖板厚达10厘米。
“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古墓采用了严格的防潮、防腐措施,保存如此完整,古墓肯定不一般,可能会有重大发现!”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李明说,大家当场决定暂不打开两具棺木,先将其转移至睢县文管所保护起来,向上级部门请示后再作决定。
让人欷歔的是,建筑工人在打塔吊桩时,柱子打到了墓室的白灰壁上,差之毫厘,可能就会破坏棺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
古尸500年后“重见天日”
2月2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赶到睢县文管所,指导大家打开棺木,记者应邀也赶到现场,直击这一重大发现。
上午10时许,现场散发着一股异味,两具棺木也被撤去外层保护设施,专家们戴上口罩,拿起专用工具,准备打开棺木。
棺材盖板由几寸长的铆钉固定,大家费了好大力气,终于取掉铆钉,拿起撬杠,将盖板撬开。顿时,空气中的异味更加浓重。
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专家们惊呆了:一具男尸尸体虽然肌肉萎缩,但几乎没有腐烂,就连头发也清晰可见。尸体上盖的几层布保存完整,由于年代久远,几层布叠在一起,布上面的字也重叠在一起,依稀可以认出是“明××大夫,都察院”几个字,其他的字迹仍需进一步确认。
可以确定的是,墓主人为明代人,距今约500年。尸体、服饰保存这么完整,确属罕见。
男尸穿的衣服也没有腐烂,上面的花纹显示,男尸穿的是官服,花纹的图案为龙或者麒麟。
随后,另外一具棺木也被打开,一具女尸保存得更为完整,身上毛发清晰可见。身上穿的4层上衣、下身穿的两层裙子以及一些棉被等,均保存完好。
随即出土的文物还有写有“天下太平”字样的金冥币及尸体头上戴的冠等。
古墓保存之完整省内罕见
“至此,可以确定这是一座明代官吏夫妻合葬墓,墓主人的官职应该较高,负责督察、巡察方面的工作。我们会马上采取措施,将文物保护起来,进一步研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说。
“500年的风风雨雨,古墓竟然保护得如此完好,尸体和服饰没有腐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此次发掘意义重大!”文物研究馆员、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郑清森说。
据郑清森介绍,保存这么完整的明代古墓,在商丘市属于首例,在整个河南省来说,也是非常罕见的。
之所以保存得这么完整,是因为古墓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防腐手段,这为研究明代防腐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发掘对研究明代的葬俗、葬制提供了不少实物材料,而保存这么完好的明代服饰,更对研究明代官员服饰、妇女服饰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这次发掘出的尸体、服饰在进行特殊处理后,可以进行展览,以便让人们了解明代的一些风俗等。
另外,这次成功抢救性发掘,可以提醒人们在基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物保护,发现类似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