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乌蒙山,绵延赤水河。初秋时节,沿着赤水河云南省昭通段两岸行走,沿途青山碧绿、植被茂盛,一河清水奔腾、顺流而下。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在西南的群山中蜿蜒流淌,经云、贵、川三省四市十六县(市、区),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523公里,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中赤水河昭通段干流全长97公里。
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开展“回头看”,向昭通市反馈了中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未落实的问题。昭通市直面问题,举一反三,立即对全市中小水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同时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清理整治。
威信县双河乡的苦猪河是赤水河的支流,河道上曾建有一座装机规模945千瓦的凉风洞水电站。如今,曾经的拦河坝、厂房设备等已全部拆除,不被阻拦的河水哗哗流淌、奔腾而下,电站已于两年前关闭退出。“小水电站拆除后,河水变清了,河水流量也自然恢复,部分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得到了保护。”威信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谢作川说。
推动小水电整改并不容易。昭通市通过前期摸排调查,赤水河(昭通段)干流、支流分布有小水电站17座,其中镇雄县9座、威信县8座。两县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滞后。过去,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当地在赤水河河道上修建取水坝、开发小水电。从长期来看,不仅破坏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威胁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息繁衍。
面对艰巨的整改任务,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倾斜支持,明确由省级财政解决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小水电站拆除补偿资金9621万元。2020年7月,昭通市印发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把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作为深入实施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之首。威信、镇雄两县仅用4个月时间顺利完成流域17座小水电站拆除任务并封堵取水口,截至2020年年底,实现了17座退出类电站全部清理退出及复绿。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郑维江说,通过采取多项有力举措,昭通市率先在三省四市十六县(市、区)解决了赤水河流域干支流电站取水坝拦水阻水的问题,彻底扭转了过去冬春枯水季节因发电经济效益优先而经常出现的“河道干涸、生态缺水”现象。
据统计,目前昭通市在赤水河流域内建成污水处理厂7个、处理站54个;关闭煤矿23座、采石场116座;退耕还林还草31.5万亩,建设河道防护林带264公里;搬迁群众3.61万人,土地复垦复绿1028亩,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14万座;赤水河流域鱼的种类从2020年年初的36种增加到42种。
赤水河的发源地——镇雄县赤水源镇如今借助退耕还林契机,在河道两旁种植了5.2万亩省级公益林和400亩“杨善洲公益林”,发动群众种植方竹3.3万亩,让群众逐步吃上了生态饭。
“种方竹可以涵养水源,丰产期经济效益高,亩产值是以前种苞谷的两三倍。更重要的是能保护赤水河,能保护我们的家园。”银厂村村民余辉说。
经过两年多的保护治理,2020年和2021年,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出境断面水质均在Ⅱ类以上,实现了“一江清水出昭通”。昭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承新表示:“未来我们将紧盯‘环境、生态、发展’三个目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坚决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