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等孩子睡着后,我才从枕头底下掏出手机,“贪婪地”浏览着外界的信息。刷到一条视频,是《奇葩说》黑马段子手傅首尔带儿子爬山,儿子雷雷担心爬山太累而哭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家长会怎么做呢?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带六岁儿子去怕小五台山的情景。小五台山在秦岭子午峪口内,主峰1041米,上山的路基本都是土路。儿子还没有开始爬就闹,不停地说
“太累了不想爬”。
而我们之所以带孩子爬山,也是心存想法:
体力之苦,可以练就坚韧意志。
毕竟在城市里,我们让孩子劳作的事情和机会太少了,难以体会“体力之苦”,所以带着孩子爬山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了。
可是孩子也知道爬山不如在家里舒服,因此很抗拒怎么办?当时我老公就严肃地告诉他,
不允许闹,不允许有情绪,必须跟我们一起爬到山顶。
孩子也就不情愿地跟着我们上山了。
看了傅首尔的育儿方式,我意识到,我们当时那样做,其实是
以大人的权威来强压孩子的意志。而她的“撒娇式育儿”以“娃强我弱”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后,让
娃
不再把力气花在抱怨上面,有效激发孩子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让孩子努力去爬山,还鼓励妈妈“坚持”。
具体傅首尔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带孩子爬山时,她娃一直在表达“我不想爬山、爬山太累了、我要飞到山顶上”,傅妈妈刚开始各种耐心安抚、鼓励,最后使出“杀手锏”:
直接
一屁股直接坐到了地上,太累了,我也不爬了。
这个时候,妈妈变成了孩子的角色,孩子反而变成了妈妈的角色,果然视频里傅妈的儿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必须坚持。”
妈妈说,“我坚持不了了,我累死了。”这情景就跟孩子跟大人撒娇“我不爬了,太累了”一模一样呀!
在这种反转下,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把“被动爬山”变成“主动爬山”,甚至还会有一种自豪感:看,我妈妈都想放弃爬山,还是我坚持鼓励她爬到终点的。
傅首尔自己也进行了总结,她说,“
撒娇式育儿,是以示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性格懦弱,吼叫解决不了问题。
”
我觉得傅妈这一招太优秀了,很多网友也在下面留言,纷纷表示学到了。李玫瑾教授在她的书中提过
“外部控制力”与“心理控制力”,父母的命令或硬性要求,就属于
“外部控制力”,但父母的适当示弱却拥有
“心理控制力”的力量,其实真正有力量的教育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力量,这才是孩子从内心自发出来的内驱力,而不是被父母逼迫着去做的。
“撒娇式育儿”就在于它能够激发出孩子内心的力量,
不需要父母的命令、强制等,自发地就去完成某件事情。可是在生活中怎么应用呢?
年龄增长,要在家里承担相应的家务活动),妈妈可以适当示弱:“妈妈腰疼了,直不起腰了,你能把地面打扫一下吗?”孩子做完后,妈妈一定要跟上表扬:“宝宝你扫
得很干净呀,你看,连桌底下妈妈以前没有发现的地方,你都打扫了呢!”这样孩子不但乐意做,也会更有动力。
在我家,吃饭后擦桌子是我儿子的任务,刚开始他也不想干,我会这样说:“妈妈做饭好累了,我还得去洗碗,你可以负责擦桌子吗?”当儿子擦完后,我会表扬他:“你真是能干的小帮手,帮妈妈减轻好多负担呢!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念书了!”就这样,儿子不知不觉就“认领”了饭后擦桌子这项任务。
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
要做会想办法的父母
,而不是生硬的命令式育儿、居高临下地要求孩子“必须做”,甚至去吼骂孩子,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也不失为一种育儿好方法。
你学会了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