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农场里会有什么?没有去过的人大概会认为这里会有大片的农田和农业设施。其实远不止这些,历史古国、屈原遗迹、超美的水杉林路、随处可见的野生鸟类、辉煌后没落的工业遗迹、记录着血与火的纪念碑、带着湖区风味的菜市场,以及那些有着各种传说的寺庙,构成了一座农场的奇特景观。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罗子国遗址是楚人南移的见证
农场里有一座年代非常遥远的古城,它叫罗子国。
2021年,我们有幸参与了罗子国考古遗址发掘的报道工作。这是位于屈原管理区内的一座古城。它的发掘,证实了楚人开发南部疆土的历程,也是湖南融入楚文化区的历史性见证。楚人开发南土当然不是为了传播文化,安置战争移民、在此开垦土地,才是最直接的目的,楚文化影响湖南的第一步却由此拉开了序幕。
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盛伟认为,现在出土的陶器以鬲、盆、豆、罐这样的陶器组合为主,这样的陶器组合、这样的陶器形制,一定是楚人、楚文化系统的人制作的。它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群的流动,可能是楚文化系统的人群,直接移民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罗子国又称罗国,春秋初期为楚所灭,其遗民迁至湖北枝江,后南迁至湖南汨罗。罗子国城址整体略呈长方形,加上小洲罗、小洲熊等,构成了一处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2013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人选择把罗子国战争移民安置在这里,有着地缘政治和地理层面的双重原因。这片土地,在古时就是洞庭湖区域内最值得开垦的楚南沃土。
在缺少平原耕地的湖南,开荒拓土是一种持续的历史性行为。屈原管理区的中心城镇营田,就得名于南宋名将岳飞在此扎营屯田。营田与岳飞结缘,是因为岳飞在此镇压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对岳飞当年在洞庭湖的行动,《一统志》记载“县北武穆屯(营田处),岳飞讨杨太屯兵处”;又“磊石寨,岳飞置”,说明两个地点都有岳飞屯兵。到了清咸丰时期,这里设置了营田局,民国时期,为湘阴县二区武穆乡。武穆是岳飞的字。1958年9月,属先锋人民公社。同年1月,建立地方国营屈原农场,称营田大队,后改为一分场。1984年10月,改为屈原镇。1994年,这里改名营田镇。2003年,与白鱼歧办事处合并,称为营田镇。营田这个地名的“垦荒”意义显而易见。
屈原、岳飞都与这个农场有关
屈原农场以诗人屈原命名,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最后的生命岁月在这里度过。农场也因此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共同体。
营田镇屈原大道最重要的路口上,矗立着屈原的雕像。以屈原及其诗篇命名的道路、学校、商铺随处可见,甚至营田镇本身也曾被叫作“屈原镇”。
除了屈原,对这里影响最大的是岳飞。作为著名的宋代将领,岳飞的忠义爱国形象深入人心。《湘阴县图志》载:“道光十年,巡抚康绍镛檄建武穆祠于磊石山洞庭庙,左以所藏岳武穆书‘墨庄’二字石刻刊之祠壁,知县陈晋恩监修,祠旋毁,移石刻于洞庭庙。同治七年重建武穆祠,石刻亦未移也。”磊石山上还有纪念岳飞的祭风台,旧志:“岳武穆征杨太,于此祭风。”
为了纪念岳飞,民众将土山寨改名为营田,后来建起了武穆寺,将此事件永久铭刻于这片土地。历史上,营田武穆寺与黄陵庙、磊石庙、屈原庙遥遥相对,形成洞庭湖边一个充满纪念性的地方。我们来到营田老街,试图在这里寻找一点历史的痕迹,却已难觅其踪。现存的街道有点旧,不过看房屋样式,大概也就二三十年的样子。街口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家,姓黄,街上的人都说他通晓历史。他带我们去往老街尽头,说是有一栋和历史有关的建筑,这座寺就叫武穆古寺,是当年武穆寺的原址重建。虽然不复当年风貌,却可证明营田一带对于岳飞的纪念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路边,我们见到了一座叫白鱼歧的小丘上,立着一座庙,纪念东吴的两位将军以及易姓的先祖。它让我想到了学者易中天。事实上,易中天的父辈的确是营田人,他们侥幸躲过了日军制造的营田惨案,从此就离开了这片地方。离武穆寺和白鱼歧不远处,有营田江防抗日遗址,矗立的纪念碑至今还在诉说那段悲壮的历史。
网红打卡地有着浓厚的湖区味道
屈原农场围垦时期,并没有景观设计的概念,一切只是从服务农业生产的实用主义出发,依据客观地貌,开拓农田,并建设防护林带。然而就是这样的农垦遗迹,今天已经成为绝美的景观,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打卡。
滨湖的屈原农场,景观与湖南常见的山区迥异,它视野宏大,辽阔广袤。
湘江在屈原段汇入洞庭湖,这里的江面因此变得异常宽阔。水天一色,不见对岸,具有湖区的气质。江水与湖水碰撞,水流回环涌动。当年用来围垦的西大堤已经成为“屈原人”最喜欢的公共活动中心。
更为壮观的农垦景观是水杉大道。这条水杉大道在当时被称作“三号路”,这种命名方式带有强烈的工业规划思维。当时垸内两百多平方公里,遍地湖洲河汊、湿地沼泽,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垸内居民生活生产,出入大多靠木划子走水路,十分不便。后来,垸内先后修筑了五纵三横的泥土道路,再后来逐渐提质改造为简易砂石路、水泥路、柏油路。三号路就是“五纵”之一。
密密麻麻的水杉排布在道路两侧,白鹭在防护林上空栖息翱翔。站在水杉林之外,可以从整体上窥见它的壮美。林带之间,或是农田,或是沟渠、池塘、湿地。这是最适合鸟类栖息的生存环境。白鹭喜欢盘旋在三号路一线。这里的水杉树可以做窝,林边的东古湖湿地则是它们的觅食之地。雪白的鹭鸟飞翔在翠绿的水杉林间,这是人间极致的自然风情画卷。
冬天来临时,还可以看到天鹅来屈原管理区越冬栖息。大概每年十月底,便有第一批天鹅前来。东古湖湿地在屈原营田镇荷花村北部,农场围垦筑垸前属汨水流域洞庭湖东汊,围垦后形成三千余亩的内陆湖,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东古湖湿地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净化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湿地系统优化配置,改善东古湖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水生植物,同时也为越冬候鸟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源地。
农场的人居环境也是带有强烈湖区特色的景观。这里的村落多聚集而居呈现团状结构,不像山区那么分散。广阔的农田包围着村庄和集镇,看起来很有北方的味道。在自然与田园之间,人类成为了一个平衡点。
镇上最有生活气息的景观是菜市场。
这里的菜市场,有着浓厚的湖区味道。菜市场离汨罗纺织厂不远。它证实了一个道理:每座城镇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永远都会是老社区。这是一座巨大的农贸市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区的菜市场洋溢的是洞庭湖的味道。
初夏时节,正是各种湖鲜和野菜上市的日子。芦笋、鱼腥草、藕尖、马齿苋以及晒干的车前草摆满了市场的柜台。青绿的箬竹叶与正当季的金黄色枇杷,是菜市场最好看的自然色彩组合。
小镇的路边还有酒坊,蒸腾起一股酒糟的味道。这种大城市里已经不太多见的酿酒坊,还在为老社区里自酿酒爱好者们提供着服务。
街道上的另一道风景是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是这里短途运输的主力,“屈原人”把它叫作踩士。这种方便的交通工具,在营田镇这种不大不小的范围内,非常实用。坐着这种“踩士”,带着突突突的声响行驶在大坝上,看着被屈原人称作外河的湘江奔涌浩荡,心境忽然就变得自由辽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