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传说中,灵台属幽州。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王建《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奇观异景层出不穷,历史上也有着许多对于各种奇物的记载,以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
其中,各种造型独特的奇石就是最受众人欢迎的奇景之一,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块和氏璧就已经足以引起国家之间的战乱了,此外,历史上还出现了一块奇石,并且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两位皇帝都想要此宝,可惜搬不走,如今却在这位企业家私人花园中。
两位天子爱而不得
古时的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几乎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几乎都成了当朝天子的私人收藏,可是却有一块石头,让连续两位天子都爱而不得。
这块在历史上留下身影的奇石名为庆云峰,是一块非常巨大的灵璧巨石,庆云峰的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间,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的沉积物化石,庆云峰体积非常巨大,全石高达九米,重一百三十六吨。
庆云峰造型非常独特,大大小小的孔洞布满整个石头,而这些孔洞与其他石头上的孔洞有所不同。
庆云峰上所有的孔洞最终相通,如果在庆云峰的下方点火,那么烟雾就会从所有的孔中冒出来,如果从庆云峰上方向下倒水,那么水流又会从所有的洞中流出来,不失为一种奇景。
根据记载,庆云峰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宋朝时期,宋徽宗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喜爱艺术珍品的皇帝,宋徽宗在位期间,历朝历代的奇珍异品、世界各地的古董珍品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汴京的皇宫之中。
所以当宋徽宗见到这块奇石的时候,便瞬间惊为天人,恨不得立刻搬回自己的皇宫去,但是由于宋朝时期的科技水平并没有多高,受到当时挖掘技术的限制,这块巨大的庆云峰才只是被发掘了三分之一的体积。
宋徽宗
如果想要将这块石头搬回汴京城的皇宫,那就必须要破坏整块石头的完整性,宋徽宗喜爱异常,但是又不忍心让这样一块巨大的自然的奇作遭到破坏,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将庆云峰纳入自己宫殿的想法。
庆云峰就这样一直待在原地受众人观赏,时间流逝,一直到了清王朝,乾隆皇帝对于这块几乎闻名天下的奇石也早有听闻,好奇地前去观赏。
乾隆一看到庆云峰,也是瞬间被庆云峰独具一格的造型吸引了目光,这样一块鬼斧神工的艺术品,自然是让乾隆大为喜爱。
虽然在当时,挖掘技术相比宋徽宗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想要将这样一块巨大的石头全部挖掘出来,将会是一项非常巨大,并且十分劳民伤财的工程,更遑论将其运回去这样的事情。
为此,乾隆纠结了很长时间,只能选择了放弃,让庆云峰依旧保持开采出一半的状态。
可是到了后来,却有一个人,将这块经历了几百年历史,让两位皇帝都爱而不得的奇石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巨资运石
这位将庆云峰收入囊中的人,是一位来自苏州的企业家,名为陈金根,为了将这块奇石完完整整地挖掘出来,他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程。
完完整整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庆云峰再次让世人惊叹于大自然奇妙的创造力以及鬼斧神工,也让程金根更加确定了要讲庆云峰运送回自己家乡的决心。
庆云峰的发掘地是在安徽,安徽距离苏州还是比较遥远的,要将一块重一百三十多吨的石头运回去绝非易事,不仅如此,还需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让庆云峰受到一丁点儿的损伤。
所以,为了让这块奇石能够顺利地、完完整整地、毫发无损地从当地运回浙江去,陈金根利用他自己的私人财产,出资修建了两座大桥,来确保庆云峰的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陈金根
先不说修建一座大桥需要耗费多久的时间,单单是需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其中究竟花费了多少心思,大家可想而知。
很多人在最初对于陈金根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这样一块巨大且完整的奇石的确是世间少有的,但是,真的真的为了一块石头花费这么多的金钱和资源吗。
后来,陈金根向人们解释了他开采和运输这块奇石的目的,首先,这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这块石头的确博人喜爱,但是已经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其开采出来,自然不能就将就着将它安置在一个地方。
其次,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帮助自己家乡的居民和乡亲们,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虽然修建道路的初衷是为了能够运送这块奇石,但是修建好的道路,却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不管陈金根的说法有多少的真心在里边,他所出资修建的道路的的确确让更多的人带来了便利,加速了家乡道路的发展,发挥了更加巨大的作用。
现如今,庆云峰被放置在程金根私人的园林——静思园中,这座园林中摆放安置许许多多的奇石和珍宝,这些都是程金根从世界各地搜集收藏的,而在这么多的奇珍异宝中,当属庆云峰最为珍贵稀有,被选中作为镇园之宝。
很多人被庆云峰的名声所吸引,前来一睹这块前后让两位皇帝都“爱而不得”的奇石的真容,都无一不为它独特的造型而赞叹,为大自然这个造物主强大的创造力感到震撼。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和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我们可能至今都无法看到一个完完整整的庆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