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的皮影戏被称为“电影始祖”,如今电影艺术遍及全世界,皮影戏却少人问津。不过这个城市中渐渐走远的艺术在农村却依然受欢迎,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无论是这里的皮影戏还是皮影展馆,都让人大开眼界。
渭源县皮影传习所面积不大,展陈内容相当丰富,图文资料、生动的藏品为游客打造出一个集制作、展示、展演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场所。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最早起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渭源皮影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渭源县东北部的村镇,在干旱少雨、山大沟深的乡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因搭台简单,演出方便,为当地人所喜爱。
皮影戏的“主角”被称作影人,以驴皮或牛皮、羊皮为原料,其中牛皮最佳。在经过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等多道复杂工序后才能制作完成。琳琅满目的“影人”让整个展馆充满了趣味和浓烈的民俗味。
细致流畅的雕空,浓重鲜明的着色,让每一个影人都看上去栩栩如生,灵活剔透。它们的造型有着农村特有的大气接地气,色彩虽然鲜艳却丝毫没有俗气,反而显出一份独特的精致感。
尽管展厅面积不大,还是保留了一个皮影戏台,让这座展馆在有演出时瞬间就变得热闹起来。一个个精巧的“影人”在艺人操纵下通过屏幕投影来演绎故事,生动的情节和悠扬古老的唱腔让人赞叹不已。
渭源皮影的唱腔曲调吸收了周边民间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的音乐精华元素,唱腔富有秦腔、眉户、碗碗腔的神韵。“伤音”悲伤缠绵,“乐音”明媚欢快,一腔三折,一唱三叹,唱念坐打,道尽了千古事,演绎了千古情。
皮影戏中无论人物还是动物都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他们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每一个都充满了不可替代的中国风。
在渭源县皮影传习所中漫步,欣喜和伤感交杂的感触油然而生。所喜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以渭源为代表的乡村仍受欢迎,仍有众多粉丝。所伤的是这门古老的技艺,已被城市人遗忘,那些本该在戏台上腾挪跳跃的角色,如今大多也只是静立展柜之上,沉默无言。(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