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诗,描述了新疆地区的美丽风光。新疆地域宽广,少数民族众多,除却维吾尔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便是哈萨克族。说到哈萨克族,其作为一个跨境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地区渊源已久。
中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变迁。由于战争或者政治原因,有一些民族从中国迁出到了别的国家,也有一些民族从别的国家迁入,来到了中国。这样就形成了很多跨境民族,我国目前大约有32个跨境民族。但哈萨克族世居中亚,却为何选择千里迢迢来到新疆,义无反顾加入我国呢?
01
哈萨克族,其“哈萨克”族名含义是白天鹅,古代很多部落对白天鹅都有种崇敬心理,而哈萨克也是如此,他们的族徽也是一只翱翔的白天鹅。但是也有一种更普遍的民间说法,认为“哈萨克”是避难者或者脱离者的意思。顾名思义,从这些名字就可看出哈萨克这个民族命运多舛。
哈萨克并不是单一血统的民族。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族仍然保留着很多部族的名称,从这些名称上看,哈萨克人的祖先至少有塞种、乌孙、大月氏和康居等民族,而且也包含了阿兰、突厥和蒙古血统。
哈萨克民族大约形成于15世纪中期,在此之前这个民族应该也是多个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并没有独立的国家。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原本出身于白帐汗国的克烈汗和其兄贾别尼克汗,率领部下离开了乌兹别克汗国,东迁至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起了哈萨克汗国。所以此后,这些随他们离开的牧民就被称为哈萨克人。
02
自从哈萨克汗国建立之后,他们的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周围也有越来越多的部落前来投靠,所以汗国领土也不断扩大。两百多年后,哈萨克族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玉兹,又分别称为右部、左部和西部。
又过了几十年,在17世纪70年代,为西部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逐渐强盛扩张,将势力蔓延至哈萨克草原。哈萨克各部族不断受到准噶尔部的侵扰,哈萨克汗国也因此逐渐衰落。后来清朝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叛乱,清廷表示:“伊犁等处土地辽阔,人烟愈多愈善,哈萨克如不得游牧地方,或畏惧劫掠,情愿内附者,即行收留”。
既然满清政府表示出善意,哈萨克人也就欣然接受,一部分哈萨克人开始陆续迁至祖先的故乡——伊犁、塔城和阿泰勒。但是此时,哈萨克人其实也并不是清朝的臣民,并不受朝廷统一管制。而另一部分没有迁徙的哈萨克人依然留在哈萨克草原放牧,在后来又遭受到了沙皇俄国的压迫。
19世纪中叶,左宗棠率兵统一了新疆。与此同时,沙皇俄国在额尔齐斯河沿岸修筑了长达1600公里的军事堡垒,这个军事堡垒延伸至哈萨克草原200多公里。俄国人对待哈萨克人非常严酷,禁止哈萨克人进入堡垒区域放牧,并且对他们实行殖民统治。哈萨克人迫不得已继续向东迁徙,来到了清朝蒙古人的草场,清政府划定草场给他们放牧。
03
但是沙俄对哈萨克人的压迫却并未终止,一战爆发后,沙俄向哈萨克以及中亚多个民族大量征集人力物力。哈萨克人不堪压迫,于1916年9月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活动,这次反抗活动后,有大约二三十万的俄籍哈萨克人逃亡至新疆。当时的清政府为了不让他们沦为流民,给他们划分草场放牧,征收极低的税赋。
在清末民初,内地军阀混战不断,但是新疆却出人意料地维持着和平稳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断有哈萨克人涌入新疆,在哈萨克人最多时大约有40万人。
结语
其实对于历史上游牧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水源和草场,国家的意义对他们而言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哈萨克人在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中纷纷选择了新疆,从最初接受清朝廷管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了新疆。到现在,新疆的第二大少数民族就成了哈萨克族。
参考资料:
《关山月》
《清末民初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人口变迁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