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甘肃,脑海里便浮现了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泥塑、石刻……在我心底,甘肃堪称是一个“石窟文物大省”,能与之媲美的大概也只有新疆了。
甘肃境内,究竟分布着多少处石窟,我目前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喜欢石窟文化、艺术的人,都不会错过甘肃,更不会遗忘甘肃。
除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马蹄寺石窟等这些闻名遐迩的著名石窟外,甘肃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各种石窟,它们分布在甘肃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定西,关于石窟的遗迹就有不少。
如马鹿山石窟、五竹寺石窟、竺尼寺石窟、云盘寺石窟、高石崖石窟等。其中,马鹿山石窟令我印象深刻,也颇为无奈。这是我定西之旅探寻的第一个石窟,它藏匿于渭源县首阳山腰,俗称“马鹿山石窟”。
位于渭源的首阳山,是渭源避暑、探幽、寻访古迹的名山之一(为夷齐隐居采蕨直至饿死于首阳山而成为陇右名山)。
我起初来到这里时,并不知道山间藏有一处石窟。只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在此隐居的历史文化而有幸探访。
据记载,二人不愿做周朝的臣子,便一道离开了周朝,他们沿渭河而上,在首阳山隐居下来,靠采薇菜充饥。
快要饿死时,作歌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歌罢,遂饿死在首阳山上。
首阳山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又称“莲峰山”(因九峰环峙、状如莲花)、“马鹿山”(因马鹿成群出没于山林)、“马武山”(东汉杨虚侯马武征西羌曾屯兵此山,山腰的一棵千年古松,相传为马武挂鞭树而得名“马武山”)。
首阳山素以奇秀风光著称,它不仅因“夷齐隐居采蕨”而成为陇右名山,也因自然风貌成为定西市有名的避暑胜地。
它林深如海,千年古树颇多,雨后雾起透着一股颠覆大西北固有印象的美,更显苍幽。
山顶的一棵“马武挂鞭树”十分壮观。据介绍,它距今已有1940多年的历史,于2016年6月29日自然倒塌,属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果云杉。
相传东汉杨虚侯马武征西羌时,曾驻扎在山下,他每次上山休息都会将马鞭挂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就称其是“马武挂鞭树”。
虽然此树已经倒塌,但那巨高、巨粗、巨大的树身令人叹为观止,犹如沉睡的“树神”。
值得关注的,这还是古丝绸之路的一处佛教胜地,山间藏有多处古迹。据了解,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至宋、元、明时期达到鼎盛。 现如今,山上有一座古寺、一座八卦楼、一处石窟等。
其中,马鹿山石窟(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顿时引起我的兴趣。它位于山腰,抵达山顶古寺后沿着指示牌再往山腰走,步行约200米左右就可见石窟。
马鹿山石窟山始凿于南北朝,隋唐均有修缮扩充,沿用至清代,是集建筑、壁画与泥塑为一体的石窟,主要分布于马鹿山四台东北崖、释迦庵、皇洞、大山等石崖上,共分为6个保护点,30个窟。
窟龛保存了基本的原貌,按其平面形制,分为方形平顶窟和圆券形窟两类,各窟均不同程度的留有香烛台、佛龛、莲台及柱洞。这是渭源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定西规模最大的石窟寺。
但遗憾的是,这些石窟内的塑像、壁画均已被毁,毁得毫无保留。
如我所参观的钟鼓洞、观世音菩萨洞、睡佛洞、地藏洞和货郎洞仅剩下洞窟可能是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现存塑像及壁画都是现代作品。内心深处,顿时生起无奈与惋惜。
略感欣慰的是,在睡佛洞内的一尊坐像背后,藏有元代圆明寺主持舍利子的舍利塔。此塔虽有修复,但是在其部分遗迹之上进行修复。虽不见原貌,却也感欣慰。
据当地人说,此石窟内的睡佛内曾装有套棺女尸一具,据考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肃庄公朱瑛的妃子。朱瑛曾在陇西就藩,并在陇西娶了当地女子为妃。
朱瑛死后,他的爱妃便带发出家修行。死后,其家人将她藏于此处。现如今,套棺内的凤冠、霞帔等现存于陇西博物馆。
睡佛洞是目前所见的几个石窟中最大的一个,宽5米,高4.5米,进深8.4米。如今洞内有卧佛、释迦摩尼坐像、罗汉等塑像。
长河漫漫,历史留给了我们许多,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又失去了许多,马鹿山石窟便是其一。虽然我们已无法从中获知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各朝各代的壁画、塑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一个个保留下来的洞窟却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触摸着潮湿的石窟外壁,我们愈发感到石窟之保护、文物之重要、艺术之传承、文明之延续是一件多少严肃而又沉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