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驱车大约1个小时,就到了位于边境的打洛镇,镇上有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勐景来。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勐景来
勐景来是一个傣族村寨,共居住着121户500多人。湄公河的支流打洛江,从寨子的西侧穿流而过,漫步勐景来,一栋栋别致的傣家竹楼掩映在竹林中。村民至今保持着织锦、竹编、慢轮制陶、刻写贝叶经、打傣拳、演奏古乐等傣族传统生活和文化习俗。2003年,勐景来与西双版纳金孔雀集团合作,成立了勐景来景区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农业休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景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独特的边寨风情和保存完整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此观光。
勐景来村党群活动中心
勐景来村党支部积极融入西双版纳州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与勐景来景区党支部、打洛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建立“警企村”党支部联建机制,采取“支部+企业+村民”合作发展模式,坚持立足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将民族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边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子。
“一开始,在更换屋顶琉璃瓦为傣族传统缅瓦时遇到了阻碍,很多村民持观望态度,支部党员岩甩、玉恩、岩温回主动站出来,率先把自家的琉璃瓦换成了傣族传统缅瓦,大家亲眼看到屋顶换成缅瓦后变得古朴诗意,更符合传统村落的气质后,才有部分村民同意换屋顶。”打洛镇党委副书记郑淇峰介绍说。
此后,勐景来村党支部趁热打铁,通过召集村民开会、到家里沟通等方式和大家说明村寨开发旅游的好处,由勐景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积极筹措资金,仅用半年时间就更换了勐景来村全部村民家的屋顶瓦片。
为了提升寨子的旅游承载能力,勐景来村党支部和企业通力合作,多方筹措整合资金近2亿元,实施村寨道路提升工程,更新消防设施、“三网入地”工程、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拆除老化建筑和异化建筑,庭前院后种植花草树木,发动党员群众全力提升人居环境,鼓励村民用双手建设望得见乡愁的美丽宜居家园。
“现在,恢复傣族传统村落的风情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村民们即使再建新房,也是自觉用傣族传统缅瓦盖顶,不建异化建筑。”勐景来村党支部书记岩温相说。
以前寨子里都是村民自己做竹编、陶器、织锦、打铁,后来经济条件好了,大家觉得花钱买更方便,就不愿自己费力做了,傣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为传承保护好傣族文化,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说服村里年老的手工艺人重操旧业,让傣锦、造纸、慢轮制陶、染布、制糖、竹艺、酿酒、打铁等傣族传统手工艺在旅游开发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现在村寨里的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有7项,既增加了老年手艺人的收入,又培育了村寨新的文化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岩温相说。
村寨里开发旅游人气旺了,村干部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党员岩应拉、玉恩带头办起了村里第一批农家乐,村里谁家要开办农家乐时来请教,他们都会认真指导。在岩应拉、玉恩等党员的带动下,村寨里如今已有10多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
“2016年中专毕业后,我就到勐景来景区工作了,一是离家近,二是工资收入稳定,公司还给我们买了‘五险一金’。”周边村寨到勐景来景区务工的玉相的说。玉相的村里就有10多个村民在勐景来景区工作。
“在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勐景来村于2018年与我们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完成了景区升级改造,并于当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司每年支付给村民土地租赁费用近300万元,村民们不仅能获得门票收入分红,还能在‘星光夜市’和‘赶摆场’摆摊经营,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问题,最高峰时为群众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勐景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亚茹说。
如今的勐景来村,在党建引领下,寨子美了、群众富了,每年吸引游客游览60万人以上,为群众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源头活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全村走上了一条文旅、农旅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源:人民网
编辑: 马涛 杨可 李芄羲
西双版纳先锋|一个直通基层的公众号
主办: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
我知道你 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