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状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但说法基本一致:“某某愿立军令状,如果不如何就如何如何。”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张著名的军令状,那就是关羽去华容道之前,跟诸葛亮签约:“如果我放了曹操,愿依军法!”
马谡去街亭之前,说的话更大、更狠:“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关羽立的军令状成了一张废纸,马谡那张军令状执行起来也打了个五折,诸葛亮哭着承诺:“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
诸葛亮在大家“求情”后放了关羽,却大哭着杀了马谡,如此“双标”,我们从《三国志·卷三十五》中的五个字就能找到原因:军令状就是一张废纸,败将的生与死,不由诸葛亮一言而定。
为了争取到去街亭建功的机会,马谡赌上了身家性命,诸葛亮给了个友情价,只要了马谡的脑袋:“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王法大不过人情,马谡认为自己和诸葛亮情同父子,诸葛亮认为自己和马谡恩若兄弟,关羽和刘备似乎也是这种关系:小说中是义结金兰,史料说是恩若父子(兄弟)。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又同样是任务失败,关羽毫发无伤,马谡身首异处,看起来都是诸葛亮在做最后决定,但是我们细看史料和小说,就会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杀不杀关羽和马谡,都不是诸葛亮说得算的。
诸葛亮为何不杀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写得很明白:留下曹操,对刘备是有利的,关羽其实是掉坑里了。
关羽也是精通兵法熟读春秋的一员儒将,从华容道回来就琢磨过味了:大哥和军师不厚道!
关羽和诸葛亮一开始约定的是愿意受军法处置,但军法处置有很多种,打军棍、降级、开除军籍、流放、斩首,都是执行军法,但是关羽直接气哼哼地道出一句“关某特来请死”。
关羽这话说得很明白:我已经替你们背了黑锅,在孙权周瑜那里你们也有了交代,要么杀了我,要么此事一风吹。降级打板子?侮辱我是不行的!
即使是仅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在当时的刘备和诸葛亮眼里,曹操也是死不得的:周瑜网开一面不肯穷追,还不是想给刘备拉仇恨?
借刘备之手杀掉曹操,再借曹操兄弟部下之手除掉刘备,实在不行就自己亲自动手,周瑜打得一手好算盘!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弯弯绕当然瞒不过诸葛亮:想玩儿连环借刀杀人计?须放着山人不死!
当然,关羽华容道义释曹阿瞒,那只是演义小说的渲染,正史中象征性地追了曹操一程的是刘备——与其说是追,还不如说是送:“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曹操走远了,刘备才在华容道放了一把火,这把大火连曹操的尾巴都没烧到,却会成为周瑜的拦路虎,他就是想追,也跨不过刘备替曹操烧出的“大火隔离带”。
即使关羽确实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而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也杀不了关羽,因为在赤壁之战结束前,诸葛亮在刘备阵营没有任何职务,直到战役胜利,刘备论功行赏,诸葛亮和庞统才同时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而关羽则晋升为荡寇将军、襄阳太守。
在打赢赤壁之战、夺取南四郡之前,刘备是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关羽是汉寿亭侯、偏将军,他俩可以平起平坐,而诸葛亮却要叫他们一声“君侯”。
在正史中,当时没有任何职衔的诸葛亮杀不了关羽,在小说中,刘备也不可能让诸葛亮杀关羽,但是马谡就不同了——刘备一向不是很待见马谡。
诸葛亮杀马谡,《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说法基本一致:众将都出面求情,而且说话都比较有道理,但是诸葛亮坚决不听,一定要杀了马谡以给大家一个交代。
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打一次败仗就杀一个主将,那么往后再打仗,还有谁敢主动请缨?
马谡是很有能力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就是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略。
马谡是个好参谋,诸葛亮还想让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所以在初出祁山时做出了不太明智的抉择:“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
问题就出在这里:有没有军令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大家都反对马谡当先锋,但是诸葛亮力排众议委任马谡,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就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和小说就会知道,诸葛亮初出祁山,赵云因为资格老声望高,可以带领少数疑兵吸引曹真主力,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够分量的大将,一个是属于刘备老班底的镇北将军、都亭侯、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魏延,另一个是益州本土派领军人物、国舅、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升任车骑将军)吴懿。
督前部和前部督可能只是不同的叫法,魏延当先锋应该是众望所归,吴懿似乎也能胜任,但是诸葛亮违背“马谡不可重用”的遗诏,以参军马谡为主将,以刘备钦封的牙门将、裨将军王平为副将,以文制武,似乎已经犯了兵家大忌——虽然宋朝以前文武不分家,但还是各有侧重,马谡被任命为前军主将前,除了参军,只当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基本属于民政官员,跟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扩差不多。
《三国志》中极简单的五个字,道破了诸葛亮杀马谡的真实原因:“戮谡以谢众”!
杀马谡,不是因为街亭失利,而是要用马谡的首级向赵云、魏延、吴懿以及各方势力道歉。
诸葛亮初出祁山,原本形势一片大好:曹真主力已经被赵云吸引到箕谷,在街亭的只有张郃的偏师(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空城计纯属虚构),只要马谡坚守一段时间,等待诸葛亮主力赶到,就可以打开进取中原的通道,曹真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马谡被张郃迅速击溃,诸葛亮无奈撤军,曹真窥破赵云虚实,于是诸葛亮一招失措,两路溃败,满盘皆输。
如果是大家一致推举马谡为前锋,即使败了,也会捞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样的事情,在东吴和曹魏都不是没有先例,于禁七军三万人覆没,曹操也只是安慰而没处罚。
说来说去,诸葛亮在蜀汉集团还不是说啥是啥,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给各方势力一个交代,往后的仗就没法儿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