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目前全国有数十个地方都称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有的地方还建成旅游景点。到底哪一处是真实发生地,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云。最近,小编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终于找到了答案。可以确切地说,这是唯一的真实发原地,它既不在秦长城附近,又不在齐长城附近。而是一座被称作缘陵的古城。
《左传》中有个杞梁妻吊夫的记载,这便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的最早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的大体意思是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秋,齐国伐卫、晋,一度夺取了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公元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返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今山东莒县)。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为国捐躯,英勇战死。后来齐国、莒国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都城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后来《礼记·檀弓》里说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从《左传》到《礼记》,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杞梁确有其人,并在莒国之战中战死,战死的时间是齐庄公五年即公元前549年。
杞梁战死后,其妻非常爱夫,悲痛万分。但是仍然没有哭长城的记载。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说:“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原来,杞妻还向城哭过,并把城哭塌了。这才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故事。东汉著名唯物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多次对杞梁妻哭崩城墙一事进行唯物主义分析。并且明确记载杞妻即孟姜女哭的是杞城。城崩蹋的原因,不是因为哭而崩蹋,而是因为城墙年久失修,本来就摇摇欲崩,正赶上孟姜女哭的时候,崩蹋了。中国书法杰作东汉《
曹娥碑》中“哀姜哭市,杞崩城隅”也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可见在汉代以前, “杞妻哭杞城”的说法已广为留传。
王羲之书曹娥碑中有“哀姜哭市,杞崩城隅”
杞梁作为齐国将领,他战死后“杞妻吊夫"在齐都临淄也好,《礼记》记载的杞妻在临淄哭也好,应该与孟姜女在杞国都城哭是一致的。为什么这样说来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非常重视祭祖。一个国家消亡了,但流寓外地的遗民回国祭祖是很正常的。“都”之所以叫“都”,它与“城”的区别就在于“都”有宗庙,有祭台,有祭天祭祖的地方。杞姓是以封地为姓,如果有条件应该回杞城祭祠,自然要向杞城而哭。杞城祭祀后,再回到齐都临淄吊唁安葬。
现在的问题是杞城倒底在哪里?杞梁尸首从莒国运回齐都临淄是否具备到杞城“哭”的地理条件?
杞国于周初封于河南,《史记》中虽然有《陈、杞世家》记载陈国、杞国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到:“杞国微小,其事迹不值得记载。”这就给后人研究杞国历史造成很大障碍。北魏地理风物学家郦道元也认为杞梁妻哭杞城是可信的,但他在当时情况下不了解杞国的迁移情况,郦道元错误地认为杞城在河南。如果杞城在河南,那杞梁妻是绝对不可能跑到河南去哭的。因此,他竟然把杞梁战死的地方莒城,注明是杞梁哭杞城的地方。这种注解是当时缺少历史资抖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张贞先生晚年隐居山东省青州府安丘县杞城村,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他花费巨大的心血,撰成《杞纪》二十二卷,并入编《
四库全书》。从此,我们对杞国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解放后,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目前杞国历史越来越清晰。公开资料显示:公元前647年,由于淮夷与宋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杞成公在位时期,将杞国迁到缘陵。到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国迁到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
下面我把齐国将领杞梁、华周在莒国英勇战死这段时间的杞国国君、在位时间、在位年数截图如下:
从杞成公迁都缘陵到杞文公公元前544年迁都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这一百多年时间里,杞国的都城都在缘陵。杞梁于齐庄公五年,即公元前549年在莒战中阵亡,杞梁妻哭杞城时,正是杞文公元年,即公元前549年,当时的杞囯都城正是缘陵。也就是说杞梁妻哭的杞城就是缘陵。
那么缘陵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缘陵即营陵,古城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五十里。”这地方在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的齐国故城遗址上。这里正处在莒国与临淄之间,杞梁作为齐国将领是随军家属还是杞梁战死后其妻去杞城迎柩,我们不得而知,但杞妻隨丈夫的灵柩路经杞国都城而祭祖哭城是让人信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认可杞梁妻哭杞城,但不认为杞城是由杞梁妻因哭而崩。崩塌的原因可能是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王充的这一观点也在这里得到认证。当时齐国国力强大,四处征讨别国,都城临淄坚不可破,杞妻是哭不塌的。而这时的杞国在缘陵已有一百多年,受当时建筑条件的限制,又加上战争不断,城墙一定处于岌岌可危的程度。要不杞文公为何很快就迁都到淳于了。因此,杞梁妻哭杞城时,杞城墙崩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山东昌乐营丘春秋时称缘陵为杞国都城
既然杞梁妻是哭杞城,怎么现在流传甚广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呢?
下面我谈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怎样从历史真实走向民间传说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是在隋唐以后。唐代贯休的《杞梁妻》诗,首次将故事与秦朝联系起来。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其诗如下: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少年莫相非。”
从这首诗上看,就像拿杞梁和杞梁妻作比喻,比喻那些为国而死去的人。因此,不是实写杞梁本人死于修秦长城。也就是这首比喻式的诗句,后人竟把杞梁真当成秦朝人了。而且越传越神,内容也越来越民间文学化。后来杞梁成了喜良,成了范喜良、万喜良,杞梁妻也成了先秦时对贵族妇女的通称孟姜女了。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明清以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秦始皇也直接成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增加了新情节。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孟姜女美貌,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三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此外,尚有秦始皇用赶山鞭,驱石填海,砸孟姜女等说法,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越来越浓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历史上各地兴起了孟姜女庙建庙热。
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
杞梁妻哭城的史实,隋唐以后变成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说。其实,传说也是需要保护的。2006年5月20日,孟姜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隆重授予山海关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
2019年11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文化馆(天津市美术馆)、莒县文化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文化馆、淄博市淄川区文化馆也获得“孟姜女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传说终归传说,但史实更应该弄清楚,亲爱的网友,您说对吗?请继续关注更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