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去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应该不会不注意到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它的庄重宏伟的建筑外表令见过的人都震撼不已。
人民大会堂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党和国家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地方,很多人都进去参观过它,或者在电视上见过其里外样貌,但是对它的了解却并不多。
世人如今称赞其是古代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却不曾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过程被称为是一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样一个艺术品般的建筑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甚至在开工前连建筑钢筋都不够,但是它仅仅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那么人民大会堂到底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建成且被称之为奇迹呢?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建国前,领导人就曾有建设一个能容纳万人开会的地方的想法。直到1958年,建国十周年庆前,中央终于敲定建设一座万人礼堂的计划,想要将存在于脑海中的想象付诸于实践。
这项任务在全国引起高度重视,但在还未施工前就有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建设工期太短。此时距离建国十周年庆还有十个月的时间,借鉴当时世界上的大型建筑物的建成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可是以国内以往的建筑速度,想要在十周年庆前的短短十个月内完成这样大型的建筑项目基本不可能。
其次,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意义极其特殊,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代表了新中国的精神面貌,是对全国人民和世界重大展示,这样伟大的事业即使放在如今也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
所以,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既要保证建筑的各项性能过关,也要展现新中国自身的建筑艺术。
最后,初期的样式设计敲定就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初期设计稿繁多且筛选时间长,但是如果没有最初严格的方案审定,也不会有今天震撼海内外的人民大会堂的建设。
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在初期就体现出中国人民不畏困难,严格谨慎的特性,所以能够完成建筑奇迹也绝不是偶然的事情。
施工期间困难重重
即使方案设计已经基本敲定,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其实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继续的志气和勇气。
面对挫折和困难,全民族同舟共济、上下一心才是唯一的出路。人民大会堂的建造也正是证实了这一点。
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地方原来是一片居民区和商业区,建造前需要搬迁原本的居民和商店,这是个大工程,不仅要安置好群众,还不能让群众有负面心理。
但是当地群众知道自己的住处要建设人民大会堂时,都积极相应号召,全都自发地带着一家老小搬离居住地,大大减少了政府的搬迁工作。
可见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开工不久就遭遇了停工。因为人力不足、物资匮乏。
建造人民大会堂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来说,无论是从聘用大量建筑工人上来说,还是使用大量的钢筋建材上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随着大批建筑义工的加入,和全国建材工厂不分昼夜的支持,停工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便恢复了。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加入到人民大会堂建设的人员大约有30万人,据说还有很多人没有选上。
建造人民大会堂更像是一场令人骄傲的爱国运动,每个人都想着能够来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人民大会堂的建造中,所有的建材当初都坚持使用国货,即使进口建材更方便也没有使用。
放在如今的社会,各国科学技术更加发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对国货应该要更加地支持,这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对国家的肯定。
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谁也无法预知到有多少困难和挫折,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牙不放弃,也正是这份精神才建造出如今的人民大会堂。
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大局的指导,离不开精心的设计,更离不开群众的力量。
每一个群众也许只是普通人,做着最普通的事,但是普通人汇聚在一起所做的事就不一定再是普通的事。
在建设人民大会堂遇到的种种问题面前,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党建设美好未来最大的动力。
“星空顶”的建设
所有的伟大和辉煌,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人民大会堂最著名的星空顶棚也是在这挫折中建造出来的,那漫天星辰的穹顶仿佛可以照亮一切黑暗,让见过的人都称赞不已。
当初星空顶棚的样式虽好,但是把设计的图纸建造出来根本没有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
一是这么大的穹顶不能出现柱子,否则的话会破坏星空的意境和设计。二是穹顶又不能太低,太低的穹顶无法展现出万人礼堂的恢弘气势。
问题源源不断,但是没有挫折,哪里来的伟大。好在设计团队并没有放弃,决定采用桥梁代替柱子,且这批桥梁是硬度超强的特殊钢梁。
当时的沈阳桥梁厂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将桥梁中的钢制梁用作人民大会堂顶棚的钢梁,这就解决了顶棚的支撑材料问题。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顶棚建设在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吊梁之后又陷入了僵局,,最后,一名工程师提出用“土办法”才在第四次起吊中成功完成。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大会堂的建造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被攻破,在1959年8月底,人民大会堂顺利完工。1959年十周年国庆以前,大会堂正式投入使用。
小结
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人民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年的工程,这就是“中国速度”。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甚至开工前1吨钢筋都没有的年代,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之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人民大会堂的成功建造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超高的建筑生产能力,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和不畏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