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有个胡里胡气的国家,就是我们今天人都知道的晋国。为什么要说晋国胡里胡气呢?因为在晋国的疆域范围内,生活着很多“胡”人,这个“胡”人跟后来的“胡”人不同,这里的“胡”人更多说的是戎狄部族。晋国地处于太行山以东和函谷关以西,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恰好就是在中原与北方、中原与西方过渡地带,而更偏向于西北方向,史书有“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据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可见晋地本就是戎狄杂居生存之地。当年唐叔虞受封到这里的时候,推行的政策就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见这里除了周人带来的族群外,更多的人群则是戎族。
而只要不是出生于中原,后来的人们就往往会认为是“胡”人,不管是东夷还是西戎,不管是南蛮还是北狄,反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晋国人在这样的地区发展,如果不能找到与戎狄部族共存的可能,那么晋国就不会成为后来的强国。事实上当年周武王分封之时,大多数天子亲族或是功臣们,远涉千里来到异乡往往就是弱者,不止是晋国推行的“戎索”,齐国和卫国很大程度上执行的也是“顺其俗”,就是要遵循当地部族的风俗,这其实本身就是入乡随俗的无奈之举。而晋国似乎对此更是较为彻底,数代晋国国君都主动与戎狄部族联姻,一边在战争一边又在成为亲家,即便如晋献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也是如此。
所以说晋国本身就是有点胡里胡气的国家,但正是这种混血的发展模式,浸透晋国君臣之心,才让晋国的发展不同于列国。晋国可谓是实力最为雄厚、称霸时间也最长的超级强国,跟所有诸侯国不同的是,晋国亲族力量相对薄弱,反而是异姓卿大夫们长期执政,即便如此后来异姓卿大夫分化晋国为韩赵魏三家,这三家也还是能成为战国七雄。后来赵国人推行“胡服骑射”,有可能正是意识到当年晋国强大的基因中,本身就有一种来自戎狄的血液。这些晋国周边的戎狄部族,他们大多生活的地区都相对蛮荒,史书有:“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可见即便是在晋国,这些戎狄部族们也没有在城池中有着一席之地,他们依然是与狐狸、豺狼生活在同样的地区。于是,有的时候人们就称戎狄为“虎豹豺狼之人”,并非是他们残暴。
晋国人可能很早就认识到这种可能,公族子弟们与戎狄部族长期为伍,甚至还有成为戎族首领的。唐叔虞的后裔中有个分支为狐氏的,他们所生活的地区大致也是狐狸出没之地,甚至他们还可能是以狐狸为图腾,才会以狐为姓氏。这支部族后来成为北狄部族的核心,出了个叫狐突的人物,因为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狐季姬,一个小戎子,她们都嫁给了晋献公,因此而狐突家族与晋国联姻,狐突也顺利进入晋国朝堂。分析当时狐突为什么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晋献公,也许跟晋献公对戎族的作战有关。很多年以后晋献公攻打骊戎时,骊戎部族或许正是从狐氏部族中求得经验,才把骊姬和少姬也嫁给了晋献公,以求得与晋国之间的和平。不过有趣的是,狐氏的两个女儿分别生下了重耳和夷吾,骊戎的两个女儿则生下了奚齐和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