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乐昌妇联)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此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独立出来,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作者对2098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足,劳动教育和成长严重脱离日常生活。
超九成中小学生都参与家务劳动,但劳动时间普遍不足
总体上看,91.50%的中小学生都会利用周末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干活,只有8.50%的学生不参与家务劳动或者帮助父母干活。 虽然青少年普遍都参与家务劳动,但是劳动时间普遍不达标。
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本次调研中,周末家务劳动时间0-1小时的占68.80%,1-2小时的占16.80%,还有8.50%并不做家务。 周末劳动时间远低于规定标准。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技能不足,会炒菜做饭的比例较低,农村孩子大多不会干农活
在家务劳动技能上,本问卷中的家务劳动,包括难易程度不同的8个方面,即煮面条、炒菜、洗菜、洗衣服、洗碗、收拾餐桌、打扫卫生和干农活8项劳动技能。从调查结果看,96.40%的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也有 3.60%的学生不会任何家务劳动。
从难易程度看,对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85.50%)、洗碗(81.60%)和收拾餐桌(76.00%),会做的比例较高,而复杂一点的家务劳动,如炒菜(36.80%)、煮面条(57.20%)、洗衣服(59.10%),会做的比例则比较低, 像炒菜这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家务劳动,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会做。而干农活的比例就更低了,总体只有22.2%的中小学生会做,农村户籍的学生中,会干农活的比例也只有26.10%。
总体来看,40.90%的学生不会洗衣服,42.80%的学生不会煮面条,63.20%的学生不会炒菜,甚至洗菜这种相对比较简单的家务劳动,也有36.60%的学生不会做。
男生家务劳动参与时间和劳动技能水平总体低于女生
总体上看, 男生参与家务劳动或者帮父母干活的时间(1.06小时)低于女生(1.13小时),无论是农村户籍,还是城市户籍,家务劳动时长均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农村户籍的男女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长分别为1.11小时和1.20小时,城市户籍男女生周末家务劳动时长分别为0.88小时和0.92小时,且农村户籍男女生的家务劳动时长差距(0.09小时),要大于城市户籍男女生家务劳动时长差距(0.04小时)。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存在性别差异。除了“干农活”,男生会做的比例(22.60%)略高于女生(21.90%)外,在其他劳动类型上,男生会做的比例都低于女生。
男女生在家务劳动时间和能力上的显著差别显然与教育方式有关系,传统社会对男女角色期待的差别影响子女养育方式,体现在家务劳动上对男孩的要求和对女孩的要求不一样。“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在农村的影响更明显。
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都达不到规定标准,初高中学生的差距更大
从调查结果看,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略有差异,小学生周末参与家务劳动时长为1.03小时,初中生为1.16小时,高中生为1.10小时。 各个学段的劳动时间都远低于规定标准,初高中学生的劳动时间更是远低于每周3小时的规定标准。
从劳动技能来看,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劳动技能是不断提高的,如小学生41.40%会煮面条,高中生则达到了74.10%,小学生会炒菜的比例是22.20%,高中生则达到了53.80%。但是,即使高中学段,也有10%以上的学生不会打扫卫生、收拾餐桌、洗碗、洗衣服、洗菜等。 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总体上与教育要求还相去甚远。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参与和技能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别
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村的孩子更加吃苦耐劳,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城乡中小学生在劳动时间方面普遍不足,劳动技能方面普遍短缺,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小。
从劳动时间看,农村户籍孩子周末做家务或者帮父母干活的时间平均是1.16小时,略高于城市户籍孩子的劳动时间(0.9小时),但是从劳动技能看,除了干农活略有差别外,城乡中小学生在劳动技能掌握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如打扫卫生、收拾餐桌、洗碗、炒菜、煮面条,基本上不存在城乡差别;洗菜、洗衣服方面,农村户籍中小学生会做的比例比城市户籍也仅高了1-2个百分点;只有在干农活方面,农村学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比城市户籍学生高了8.4个百分点。可以说, 农村中小学生的成长模式也基本城市化了,其在劳动技能上并没有显著优势。
总体来看,城乡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普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已经不像社会上普遍认为的那样吃苦耐劳。“未富先懒”“未富先娇”“富裕而娇”都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未富先娇”更值得警惕。从国家来说,我们的国家才刚刚迈入富裕的门槛,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从家庭来说,大多数农村家庭和部分城镇居民家庭都远未达到富裕水平,通过一代人努力积累的财富并不足以支撑“二代”们过度享受生活,勤劳的品质在现在甚至未来都不会过时。
总体来看, 中小学生家务劳动参与不足、技能不足,虽然这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内涵,但也反映了中小学生劳动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相去甚远。
从小培养劳动技能,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虽然做家务、生活自理只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从做家务开始培养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是最必要的、最基础的,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
做好劳动教育,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切实有效的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真正在劳动中成长,切不可堕入形式主义,把劳动课程变成可以应付的学业。
特别是家长,要改变观念。家务劳动在很多家长看来,不值得孩子花时间。家长关于劳动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生活技能的养成。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切实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