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发现8只濒危物种猴面鹰
‘近日,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湾景区湿地公园的绿化队正在开展除草作业,有个工人突然在8区的杂草里看到了几只奇怪的鸟类,脸上杂色很多,圆头圆脑的,黑黢黢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人看,工人感觉乍一看这几只鸟有点吓人。它们的鸟窝就在旁边,里面还有很多只流血的死老鼠。
会出现在湿地公园的,而且长得这么别致,大概率是某种保护动物了。绿化队的领班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决定先停止这个区域的除草工作,将这6只奇怪的鸟放在纸箱里带回家。然后他把情况汇报给景区所在地后山村负责人,并询问了村里的林业部门。
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辨认出,这6只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猴面鹰的幼鸟。既然巢穴里还有死老鼠,说明它们的父母还在照顾它们,把它们带回来其实不太好,会让它们沾染人味,没准会让其父母放弃抚养它们。
但带都带回来了,于是工作人员赶忙对这6只幼年猴面鹰进行检查,确定它们都没有受伤,谨慎也很好后,就将其放回原鸟窝处放生并设保护设施。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好在猴面鹰父母依旧在狩猎后将猎物带回巢穴,这场乌龙并没有造成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种动物。
猴面鹰的形态特征
猴面鹰的正式中文名应该叫草鸮,不过猴面鹰这个别名确实很形象。雄性草鸮的面盘子是心形的,为白色,它们还有一条狭窄的浅色领口,底部有深色边缘,眼睛虽然看起来很深邃,但其实在猫头鹰界算是比较小的了,眼下还有浅黄色和黑色的“泪痕”;雌性的面部颜色则是淡橙色,带有黑色斑点。
成年后的它们面部特别像一个面无表情的日本艺伎妆容的小孩,因为这张脸诞生出来的恐怖故事还真不少,但我觉得小时候的它们才有点吓人。
幼鸟脸上的毛比较稀疏,因此粉色的皮肤会透过羽毛隐约地显现出来,它们的眼睛,鼻孔和鸟喙很集中,从中心又有黑褐色的羽毛向外延伸,就像发霉了一样。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们的身体羽毛是黄栗色的,跟脸部颜色的过度很生硬,看起来像带了面具似的。
草鸮拥有中等体型,体长在32厘米左右,体重约为450克。它们的羽毛并不多,显得它们腿很长,看起来像是开了大头特效的瘦弱小鸟。不过它们的翅膀就比较长且宽了,羽毛也比较丰富,同时颜色层次也比较多,上面有条深褐色和浅黄色的银色斑点,下翅为白色,有细密的黑色斑点和深色的翼尖。这对翅膀让它们可以缓慢地拍打翅膀仍然保持平衡,也可以加速滑翔飞行,方便它们的腿拖在后面或低垂以用脚捕捉猎物。
生活习性
草鸮和大部分猫头鹰一样,在夜间进行捕猎,它们通常飞得不高,在离地4-5米的位置滑翔着,或者悬停在空中寻找猎物。它们不是靠深邃的眼睛锁定猎物,而是靠敏锐的听觉定位,确定位置后,它们会垂直地扭动并俯冲,头先向下低垂,爪子在最后一刻向猎物猛扑过去。
它们的猎物包括各种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以及昆虫和其他鸟类。抓到猎物后,它们要么带回巢穴喂幼鸟,要么直接在地上吃。
如果温度,环境,安全性,食物等方面都适宜,它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草鸮喜欢把巢穴建立在茂密的草丛里,巢由刮过的空心或踩踏过的植物茎组成。
雌性每次可产卵3-8颗,孵卵的工作也是雌性进行的,雄性则在夜间不断狩猎带来食物,确保雌性的营养。孵化后,雌性和雄性都会开始狩猎,悉心照顾幼鸟2个月,直到它们能够起飞。
后记
从它们巢穴建立在草丛中的设定,就可以知道它们为何会受到威胁。显然草地转为耕作地和放牧地成为了最主要的威胁,此外城市的扩张,沼泽的排水和采沙等人类活动都会对它们造成影响。
但好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够多,而且它们因为没有其他猫头鹰那么有观赏性,因此不会被偷猎者盯上。
所以目前它们的种群数量虽然不多,但还是比较稳定的,希望能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