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近期,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楚乐器研究》一书。本书入选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有35万字、配图160幅,是首部全面梳理楚乐器的学术专著。
作为一部音乐考古研究专著,此书并非就乐器论乐器,而是将楚乐器置于不同的学术层面予以考察。楚乐器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楚文化的遗存,也是楚音乐的载体,本书紧扣这两个关键环节,不但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楚乐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还以楚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楚乐器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
该书对楚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乐器进行了全面分析考查,对楚地的钟、磬、琴、鼓、瑟、笙、篪、柷等乐器的出土情况、研究现状、类型类别、纹饰特征、音响组合以及礼仪内涵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丰富了楚文化和先秦音乐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从出土楚乐器所保存的音响出发,挖掘了楚音乐的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考查乐器纹饰与造型的美学意义及其礼乐功能,勾勒出楚人礼乐生活的轮廓,论述楚乐器与楚人礼乐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在楚人礼仪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丰富楚文化和先秦音乐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为当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也拓展了楚文化研究的视野。
作者简介
邵晓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音乐年鉴》特邀撰稿人,长期从事音乐考古研究。整理出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Ⅱ•河北卷》《世纪绝响——阿炳传世乐曲》(1CD)等大型学术类音像档案。其中,《丝桐神品——古琴(1950—1970)》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章节试读
序2
20世纪80年代,纷至沓来的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掀起了楚文化研究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时至今日,学界对楚文化的关注依然有增无减。
与先秦时期其他地域文化有所不同,楚文化卓异的风采几乎惊艳了上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领域:它不仅有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巧夺天工的木竹髹漆、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而且有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惊采绝艳的屈宋文学、出神入化的美术乐舞,在先秦时期满天星斗般的地域文化中,楚文化熠熠生辉,魅力四射!也正因为楚文化的内容广博而深厚,学术界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众多体例各异、深浅不一的楚文化研究成果。
楚音乐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综观林林总总的楚文化研究成果,楚音乐艺术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楚乐器不断被大量发现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研究仍然寥若晨星。令人欣慰的是,邵晓洁博士新近出版的《楚乐器研究》一书,大大推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楚乐器研究》是第一部以出土楚乐器实物为主要对象进行楚音乐研究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楚乐器蒐集最完整、研究最深入、涉及最广泛的一部楚乐器研究专著。作为一部音乐考古研究专著,此书并非就乐器论乐器,而是将楚乐器置于不同的学术层面予以考察。楚乐器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楚文化的遗存,也是楚音乐的载体,《楚乐器研究》一书紧扣这两个关键环节,不但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楚乐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还以楚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楚乐器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将考古发现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参验的过程中,注重将不同来源的文献同时作为考察分析的证据,并充分考虑到文献内容的特性,反复校勘,去伪存真;在对音乐实物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时,作者仔细甄别,审慎援引,体现出其严格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楚音乐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希望作者能以本书为起点,对楚音乐艺术做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弘扬楚音乐艺术乃至楚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玉堂
2019年10月
于武汉
书籍内页展示(部分)
记者 周存 见习记者 朱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