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汉江末端最后的一个行政区武汉市汉阳区汉江边的高楼群)
汉江的源头在陕西省汉中市的宁强县,它历经长达1577公里的长途跋涉后,在武汉的汉阳区南岸嘴汇入长江。因为武汉地处中国经济地理的腹地,所以历史地理学家们将武汉南岸嘴称之为“中国角”。
因为汉江的强大影响力,汉江末端原来有3个紧邻一起的县因为汉江的存在起了以汉江的“汉”而命名的县名:汉川县、汉津县、汉阳县。目前汉川县已经变成了汉川市,汉阳县变成了武汉市汉阳区,那么汉津县又去了哪里呢?
在武汉目前的长江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的原武汉蔡甸区沌口沌阳两街就是因“处沌水之阳”(《水经·沔水注》)以及沌水入长江而得名。沌阳县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西。为江夏郡治。后改属江夏郡。沌阳县改称汉津县(县府在今武汉市蔡甸区城头山),属沔州(后更名为复州),炀帝大业2年(606年),改汉津为汉阳。
(上图为湖北省汉川市汉江畔的新河镇,目前是武汉汉正街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就有疑问了:汉阳明明是在汉江之南,应该叫“汉阴”才对呀!这个疑问是对的,今天的武汉市汉阳区在明朝之前确实就是在汉江之北,原来的汉口与汉阳本来是一体的,但在1465至1470年这个时间段里,江汉平原由于连年发大洪水,汉水在当时的硚口地区最后一次大改道,就在现如今的硚口区集家嘴与汉阳区的南岸嘴之间聚成一大口汇入长江。汉水改道对于已经成名已久的汉阳来说虽然名不符实了,但是为了知名度以及来往客商的熟知度,再者,汉阳之名阳光灿烂,比汉阴好听,而且陕西省安康市有个汉阴县,所以汉阳之名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古代的汉阳城到底有多大呢?举这样一个例子:目前汉阳闹市区的月湖当时就是汉阳的城中湖,其面积有3000亩之大,三国中的吴蜀两国一共在这里打了四次大仗。
(上图图左高层住宅楼为汉江边右岸的蔡甸城区,图右新农村新居为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
汉水改道后,汉阳县先被分出去了汉口。到解放后初期,汉阳县人民政府从原汉阳城区显正街西迁至蔡甸镇的汉江畔城头山,而汉阳城区成为武汉市的一个区。而原汉阳县郊区部分成为新的汉阳县。据《汉阳县志》记载:公元597年,沌阳县改称汉津县。公元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这就是说汉津县之名存在了7年。
对于地名的“津”字含意来说,它是渡口、渡水的地方,也有关口、要津之地之意。原来地域广阔的汉阳县曾经有7年的汉津县之名,怎样将这样的一个县名传承下去呢?1992年这个机会来了,国家决定撤销汉阳县,升级为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因为武汉市已经有了一个汉阳区,让汉阳县选择一个符合本地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区名报上去,这是“汉津区”之名最佳的上位节点,但历史却似开了个玩笑,当时的汉阳县却报上去了一个“蔡甸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