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逛中秋市集、乘游船赏月……中秋假期,我国多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中秋消费“多元化”特征明显,国潮风、文旅融合、云端中秋、短途游等成为中秋消费新亮点。
国潮风赋能中秋消费焕发新活力
中秋之夜的北京郡王府红砖绿瓦、水榭楼台,府内举行的艺术市集区和互动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赏月过中秋。
在郡王府的艺术市集上,一家以刺绣为主的原创设计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该摊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中式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像耳环、簪子等产品都是以刺绣为主,通过传统中式与当代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做成。“喜欢传统文化的消费者一般看到都会选上一两样。”在她看来,艺术市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传统文化,沉浸式古风体验也开起了传统文化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中秋节期间,不少省区市都推出了沉浸式“赏月”主题体验活动。例如,北京市推出59项中秋特色游园活动、上海豫园商城加入了古风元素的角色专属灯彩、南京熙南里举办灯市活动等,赏月、猜灯谜、插花……一系列活动吸引着市民游玩消费,感受中秋节的风俗民情。
“今年中秋假期,逛集市、穿汉服、游园等‘月色经济’中秋活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复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漆云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潮风赋能传统中秋消费焕发新活力。今年,消费者除了关注环保、健康等主题外,还青睐更具文化内涵的国潮产品。以月饼为例,除华美、稻香村、润之禧等品牌推出中秋传统特色产品广受欢迎外,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机构出品的国潮风文创高颜值平价月饼也成为一大亮点。
传统文化融合时尚生活,多元消费点亮了中秋假期。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执行会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秋期间,“文旅融合”吸引消费者眼球。商家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让文化因素与旅游、休闲、购物等深度融合,丰富了文化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全方位领略文化的魅力,带来多重的中秋文化体验。
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刺激消费增长
当前,消费市场进入“金九银十”旺季,而中秋传统佳节的到来也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激发消费动能、拉动假日经济,全国多地聚焦商超、餐饮、家电、汽车等板块发放消费券,为广大消费者打造一场中秋消费盛宴。汕头欢乐购、济南泉城购、“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等不仅吸引到“走走逛逛”的人气,更是带动了消费的复苏。
在漆云兰看来,消费券政策持续发力刺激消费增长同样是中秋消费的一大亮点。以电影市场为例,为进一步激发电影消费潜力,国家电影局在8月-10月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15点07分,2022年中秋档电影预售总票房已达1247.05万元,总出票29万张,总场次29.2万场。
短途游成主流消费
“九寨沟房山分沟。”9月11日,北京的曲女士在朋友圈晒图并调侃道。她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去不了九寨沟,到北京周边郊区游玩,景色也不错。
在中秋假期最后一天,携程发布的《2022中秋小长假出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中秋旅游热度达到今年小长假顶峰,日均订单量较端午呈双位数增长、较清明和五一增长一倍以上。
漆云兰表示,倡导就地过节带动短途休闲文旅消费继续升温。受疫情持续影响,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本地游、周边游占主流。
李建华表示,中秋小长假期间,“农旅融合”魅力不减,市民下乡休闲采摘游、家庭亲子游、短途自驾游、露营等体验度高的乡村旅游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中秋消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热点丨“金九银十”乍现 部分城市楼市迎反弹
●数据速读丨8月份进出口增速回落 稳外贸须再加力
●智观天下丨企业500强榜单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关注丨构建三大体系 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视点丨不断完善数字创新生态 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监 制 丨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