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富裕#
初秋的傍晚,走进如东县掘港街道虹桥村,柏油马路宽阔平整,连片大棚瓜果飘香。红白相间的居民楼下,一群大妈跳着广场舞,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出门遛弯。
城乡接合部,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混乱、难以管理。近五年,虹桥村却抓住城郊特色,推动城乡融合,让年轻人安心进厂上班,同时加快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虹桥村在2019年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获评如东县首家“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新农人”:
“异想天开”,产业联盟大船出海
正是葡萄上市季,虹桥村果之缘家庭农场大棚里,一串串“阳光玫瑰”晶莹饱满,农场主崔海燕在葡萄藤间来回穿梭,安排工人采摘送货。
十年前,山东姑娘崔海燕到虹桥村承包土地种葡萄,如今已带动精品果蔬种植成为村里一项特色产业。“其实以前从没种过地,是在如东开水果店时突然想到,如果自己种出好水果,成就感更高,当时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她回忆,刚开始只承包20多亩,不想第一年挂果就遭遇果型不佳、果子滞销的困境。“我只能向熟人取经、自己学习,连续几年闷在大棚,到2015年葡萄种植和销售才走上正轨。”
凭借此前开店积累的人脉,葡萄销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2017年,崔海燕创办江苏海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了果品销售,还负责技术输出、农资销售。去年公司营业额近2亿元,葡萄种植面积也扩大至460亩,光在虹桥村就有140亩。“我们做生态种植,订单销售,葡萄多是一级果、特级果,最贵的能卖到188元/串。往往这茬还没挂果就被订光了。”崔海燕说。
除了自己销售,崔海燕还联合种植户、技术指导企业、果品销售客商等成立海唐春葡萄产供销联盟,囊括种植技术、种苗销售、农资供应等所有环节,如今会员近500个,覆盖江苏、山东、云南等多个省份。“联盟串起产供销各环节,实现闭环,不会种出来卖不掉,现在带动葡萄种植面积近5万亩。”
崔海燕被虹桥农户称作“崔老师”。遇到种植技术难题,农户总是第一个向她求教,她乐于分享,从不藏着掖着。近些年,还常有来自山西、安徽、浙江等地学员慕名前来求教。
如果土地流转顺利,崔海燕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阳光玫瑰’是绿色,还打算引进红色和紫色品种,色彩更多元。我喜欢农村,也想把葡萄种植作为一项事业去做,同时希望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把我的葡萄品牌打得更响。”
村干部:
城乡接合部,都市农业方兴未艾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虹桥远不是现在这般景象,村子因为靠海,被村民戏称为“神经末梢”。“那时,年轻人进城打工,老年人就在家种几亩水稻,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村民回忆说。
转机发生在五年前,如东县工业园区扩建,虹桥村征地拆迁,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收入大大增加,还实现了集中居住。不过,新问题接踵而至:老人愈发年老,以后谁来种地?种什么?
“近五年,我们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产业,同时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虹桥村党委书记付新梅介绍,经过调研,村里确定附加值较高的精品果蔬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需要规模化,因此村里首先整合土地资源。“村民担心大户管理不善,村集体就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再发包,为村民兜底。2018年,全村1630亩土地全部流转,现在有8个家庭农场。这样一来,村民有了租金收入,还能进一步释放劳动力。”
立足精品果蔬种植,虹桥还计划发展旅游业。“之前有草莓、桃子,现在有梨子、葡萄,我们想做到‘四季有花开,四季有果摘,四季有人来’,建了农耕文化馆,规划了旅游路线,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付新梅说。
工业农业两兴旺,让劳动力得以充分就业。目前,村里的工业园区吸引来109家企业,规上企业就有26家,青年人中年人进厂打工,缴纳五险;老年人则能担任保洁保安、农场零工、工厂后勤。去年虹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万元,比五年前的1.6万元翻了一番。
不过,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建设用地是一个瓶颈。“做旅游产业需要丰富业态,而建设咖啡屋、民宿等都需要建设用地。村里有土地但审批很难,这也挡住了一些投资人的脚步。”付新梅说。
“原住民”:
身体搞搞好,美好生活激情澎湃
一手提裙、一手甩扇,面带笑容,扭动腰肢,随时都能在“虹桥大舞台”来段舞蹈……今年56岁的陈杨美是土生土长的虹桥村人,退休已经5年了,闲不下来,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她还做起了广场舞领舞。
虹桥新村小区内,村民活动广场一角添置了健身器材,乘凉廊道环绕着广场,“虹桥大舞台”明显高出地面一截。“前几年这还是块水泥地,去年集中搞了广场和舞台,我们跳舞也更有劲了。”陈杨美说,虹桥村广场舞队共4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以前只图锻炼身体,服装不统一。现在要追求美观,今年光服装就买了七八套。”
夜幕下,这支舞队充满了欢声笑语。出现疫情时,她们又成了随叫随到的志愿者。陈杨美说,没有疫情时,这支队伍会携带舞蹈服组团旅游,在景点也会跳上一段。“这几年我们到过盐城看花海,到过海门逛老街。现在就希望把身体搞搞好,多出去旅游呢。”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教授 华彦玲:
“城乡融合”作为新时代的发展议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然而,城乡资源要素市场的封闭性、城乡生产配套设施的非均衡性、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的非协调性与城乡民生保障的非共享性制约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虹桥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乡融合缩影,其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融合、资源融合与制度融合能够以空间重构、资源重整与制度重建激活城乡社会的内在驱动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助推虹桥村及村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虹桥村的经验启示我们,以空间融合为载体,以资源融合为动力,以制度融合为保障,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以及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可以有效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