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10011
仲秋季节,应朋友之邀,再次游览秦直道,渐黄的叶片已堆砌出了秋的色彩,友人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第一时间将秋的斑斓分享到朋友圈。我则一人,独自前行,寻觅岁月的荒野,感悟时空的气场。
秦直道,顾名思义,是秦帝国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下令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动脉,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率领30多万军民,耗时两年多,建成了长达700多公里、剑指匈奴腹地的防御大道,这条大道从陕西咸阳出发,沿子午岭山脉一路北上,途径14个县,最终越过黄河到达包头西的九原郡。大道筑成后,大秦骑兵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之下,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我对秦直道的喜爱,并不单单迷恋它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从小游戏于蒙恬大将的墓冢前,聆听了他许多英雄的事迹和大秦故事。参加工作后,一个人背起行囊,独步穿越秦直道,那一次独行,从早晨6点钟出发,整整走了10个小时,最后在沿线一户拦羊人家落脚,住了一夜,一次性吃了20个煮鸡蛋,从哪以后,很少再吃煮鸡蛋。那一夜,了解到直道沿线还有很多历史残存,本想一一探访,但因道路崎岖,森林茂密,一个人无法前行,只好放弃。尽管如此,但心中依然有一个执念:有朝一日,能徒步走完整个大道,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驴友,再后来年轻的心已不再年轻,为了聊以慰藉曾今的梦,每年总要光临几次秦直道。
工作的地方,是秦直道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段,漫步其间,可清晰地看到完整的路面,整个路面宽度一般在30米左右,沿途有垭口、兵站遗址多处,像一条匍匐的长龙,镶嵌在大山之中。最神奇之处,整个路面上从来不长杂草,究其原因是:当时在修筑古道时,古人把盐碱加入到土里面翻炒,拿熟土去筑路基,所以,千年以来路面一直不长草。
徜徉于此,安静的心已无处安放。我仿佛看到千军万马支锅炒土,开山取石的场景,那高亢悠扬的夯土号子声,止不住那探索的心绪和对历史的自我演绎,让心飞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摇曳的大秦旗帜,飞奔的战马,让人切身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圣马桥”是秦直道迄今发现最大的跨河大桥遗址,它坐落在洛河之滨,圣人条山脚下,它的发掘,是大秦军民“堑山堙谷,逢山开巷,遇石堑齐,过河架桥,遇沟填平”的最好见证,现主桥已被冲毁,遗留在北岸圣人条的“引桥”依稀可见,桥墩残存桥基宽82米,高72米,长56米。站在“圣马桥”桥墩下,这沉睡的荒野鲜活起来,演绎着意想不到的辉煌与浪漫,眼前忽然幻化出烽火连天,鼙鼓动天的场面,“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形象,犹如一幅清晰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圣马桥”上,大秦帝国锦旗猎猎,迎风而立,为统一的国度留下多少令人流连的风景,多少值得撰写的篇章。回眸过往,曾今辉煌一时的秦直道虽然依旧沉睡在千山万壑间,但它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为整个民族深深地打上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已经深深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中。
友继续分享着美图,秦直道的秋,每一处都蕴含着秋韵,秋香,每一处都着色均匀,诗意盎然,举目远眺,直道从枝繁叶茂的子午岭中穿过,山与路完美交融,相依相让,组合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大美江山。
我则假意继续寻觅历史的残存,但真正的本意在于尽享心灵的宁静,人已至浅秋,游的是一种心态,心静自然直,心悟自然行。
只不过秦直道的秋,最能熏醉人!
总 顾 问:马 洁
文学顾问:魏新怀 刘虎林 刘玉东
主 编:高延平
副 主 编:张湛武 吴生斌
执行主编:李绥宁
解说编辑:杨延萍 陈 军
播 读:陈 军
图文编辑:杨静宁
END
监制|高延平
责任编辑|陈军杨延萍张波
编 辑|刘强 崔春娥 杨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