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紫禁城 七律》
这首七律将明清皇帝办公、居住的紫禁城那种巍峨壮丽,富丽堂华,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如今,由明成祖朱棣主持建造的故宫,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
这座见证了明清两代兴衰的宫殿群,能做到几百年屹立不倒,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故宫建筑群,它的建筑质量如此优异,放眼整个建筑史都是比较罕见的。
而这都要归功于做事一丝不苟甚至有些苛刻的朱棣,哪怕是一块简单的地砖,他都要费尽心机。换句话来说,每一块地砖背后,都代表着朱棣的“心狠手辣”。
故宫的一块地砖
故宫也叫作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多个皇帝日常居住和办公的场所,故宫之所以被叫做紫禁城,是依照了古代形象学说的,古代星象学家把位于中天的紫微垣,也就是北极星,看做是天帝的居所。
为了达到天人相对的效果,人间至尊皇帝们的居所就被称为紫禁城,可想而知这个地方的风水设计并不简单,哪怕是简简单单的一块地砖也是如此。
曾经,有专家对故宫破损的地砖进行修复,才发现故宫地砖的结构设计是“横七竖八”的结构——横排7层、竖排8层,加起来一共15层,这种地砖的结构设计据说是朱棣提出来的,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话说,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最后能够顺利闯入南京城,直捣黄龙打败朱允炆,除了靠细作里应外合之外,打通城墙、挖掘地道是关键所在。
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紫禁城重蹈覆辙,朱棣坚持用这种固若金汤的地砖结构方案。这样的地砖设置坚固自不必说,还能防止贼人或敌人挖地道而入。
因为即便有人想打通地道,还没等他们挖通,这巨大的凿地砖嘈杂声早就将守卫给吵醒了。只是,设计再巧妙,如果地砖的质量不过关,那朱棣防打地道的设想也没办法实现。
所以紫禁城里的地砖——也就是御用金砖的做工,铺设以及本身的价值都非常的夸张,甚至可以和“金砖”媲美。先来说地砖的制作,这些地砖需要去专门的地方挖出泥土,然后严格按照配比,加水和一些其他材料制作成地砖的泥坯。
然后,工人们再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烧制,才能够把地砖生产出来。整个制作过程不能产生一丝气泡,否则功亏一篑、重头再来,这在当时科技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
据悉,做成一块御用金砖的整个周期竟然高达几百天。在当时,耗尽全国之力,一年能出产合乎朱棣需求的砖块也仅仅几千块而已。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少的产量,想要将这个工程完成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早些年里,一对永乐的御窑金砖的价格竟然达到了八十多万, 这夸张的价格就是因为御窑金砖堪比艺术品的做工和价值。同时,在铺设的过程中,这些砖块之间都是用糯米和鸡蛋清混合在一起作为粘合剂砌在一起的。
当时,就算是优秀的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铺几块地砖。这样的铺设结构,又是一个堪比挖黄金的巨大工程。故宫就是在这样一砖一瓦都精致到极致的情况下,用了几十万优秀工匠,动用百万普普通通的工人,耗时14年才完成。
一砖一瓦足见朱棣心狠
都说事在人为,能将故宫做成这人间奇迹的原因,一方面是能工巧匠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紫禁城督建者——朱棣,这个“细节怪”非人的苛求。
话说,朱棣在紫禁城地砖的制作方面,沿用了自己老爹朱元璋当初在督建紫禁城城砖的法律。为了防止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从中偷工减料以捞取利益,每块砖上都会刻上从管理者到烧制工人的名字。
在铺设地砖的过程中,一旦地砖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根据砖块上的姓名追责。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这些工匠和管理者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抄家砍头。
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贪官污吏的徇私枉法,也可以严格控制紫禁城地砖的质量,与现在的“责任到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朱棣的这种质检方法也体现了他的心狠手辣,人命在故宫这样的大工程面前简直与蝼蚁一般。
从这件事情来看,朱棣的狠心程度和嗜杀成性的朱元璋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俗话说:“乱世才用重典”,早就天下一统了,朱棣为什么也如此狠心?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经历了。
早在朱元璋逐鹿中原时,能征善战的朱棣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性格特点来看,都是朱元璋这群孩子里最像朱元璋的,所以在陪伴父亲身边的时间里,朱棣把朱元璋身上的铁血手腕是学习得入木三分。
这和当初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太子标”身上那种温文尔雅,宽以待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朱元璋在选择太子的时候,没有选择朱棣。
只是,朱棣最后还是通过战争,夺得了皇位。这种性格的朱棣当上了皇帝,自然也和朱元璋那样,做事丝毫不手软,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
当然,朱元璋重视“故宫”的一块砖,除了安全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考量。众所周知,朱棣并不是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他能坐上皇帝的宝座,是造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反。
“得国不正”的朱棣,心里一直有一个谋反的心结,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是比朱允炆更合适的大明统治者,朱棣在当皇帝的这些年里兢兢业业,一刻都不可松懈。
大到南征北战,小到故宫的一块地砖的制作,朱棣都是严格到苛刻,生怕出现一丝纰漏,坏了他贤君的清誉。也就是在朱棣近乎于“细节怪”的治理下,他才能开创不输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永乐大典和故宫就是最好的见证。
现在的故宫
俗话说得好:“心不狠站不稳”,正因为朱棣的“心狠”,所以紫禁城至今都完好无损。如果你去过故宫,就不难发现从布局上看,紫禁城有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峨组成,紫禁城南北长900多米,东西宽700多米,占地面积高达70多万平方米,这是所有宫殿建筑群里面积最大的。
另外,紫禁城有宫殿近千座,房间八千多间,这些数量的房间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因为在紫禁城是模仿天庭造的,相传天上宫阙有一万间,朱棣为了不僭越天庭的宫殿数量,特地将故宫设置成带有9999间半房的宫殿”。
由此足以说明,故宫宫殿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紫禁城宫殿林立,每座宫殿都雕龙画凤,极尽皇室的雍容华贵。一柱一墙,一砖一瓦都极尽奢华,在建造的时候都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话又说了回来,如果当年朱棣在建造故宫的时候“心不狠”,估计紫禁城也不会保留得那么好,从朱棣在面对紫禁城地砖这件细小的事情上,就不难看出他的不凡之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