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表明,人一生大概要吃7万多顿饭。餐桌既是我们补充能力维持机能的“充电站”,也是重要的社交场合。无论中外,不分古今,出于形形色色的缘由,我们在餐桌上衍生出许多习惯与讲究,通常它们都是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传授给我们。
一个人餐桌上的习惯,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家庭与教育背景。在你小时候,餐桌上有哪些习惯让你记忆犹新?教育孩子过程中,你又引导娃学习了哪些餐桌上的礼仪?
过去一周,在征集上百人的餐桌习惯小调查后,我们发现除去像“筷子不能插在饭碗里”、“吃东西不能吧唧嘴”这样绝大多数家庭都会跟小孩立规矩的习惯外,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用餐规矩。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图吉利、有礼貌,还有为健康着想。同时,相较于“70”、“80”后父母,“90”后父母对孩子在餐桌上的要求要更少一些,但也并非没有。其中有不少规矩,值得大家借鉴,也有不少让人开怀一笑。
不少人表示自己小时候多多少少被父母灌输了一些餐桌“迷信”。虽然自己根本不相信,可是出于对一同用餐的人的尊重,他们至今也保持了一些这方面的讲究,不过基本不会再用这些标准来要求孩子。
@东树
“我们家算吃饭比较没规没矩的,唯一不能忍的是孩子不好好吃饭,拿筷子敲碗。我小时候家里老人的说法是越敲越穷,所以虽然我并不迷信,但听到不停敲碗的声音就会想起小时候自己的经历,情绪也跟着烦躁起来。”
@旺仔妈
“有件事情到我常会拿出去跟别人说:有一年春节,我们家旺仔从电视上听说了‘年年有鱼’的说法,团年饭上硬是等到最后才动筷子吃鱼。当时全家人都笑了。”
@方方
“以前我爸不准我在吃饭的时候说‘吃饱了’,觉得在四川话里面这句话不好听。以至于现在我听到孩子说这句话也挺不舒服的,基本也不允许他这样说。”
@一天到晚游泳的胖头鱼
“以前我妈可讲究这些啦!做菜从不做单数,就算忙得飞起也要端盘泡菜出来凑个双数;餐桌上的位子也规定得死死的,爸爸坐朝窗的坐位,妈妈对着爸爸坐,我要坐背对门的位子;还有如果吃面的话不能让她看见我把面咬断在碗里……”
@吴义
“虽然我知道我妈不准我碗里留米是让我懂得粒粒皆辛苦,但是也不至于说剩饭会变成脸上的麻子吧?”
也有一些餐桌规矩属于基本礼仪的范畴,比如部分家长会在日常用餐时就把一些商务宴会和大型聚餐的礼仪传授给孩子。另外就是一些能让一同用餐的人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习惯,也会通过三餐传递给他们。
@Popo
“不准把菜翻来翻去,用筷子翻鱼前要跟一起吃饭的人打招呼。”
@尹昕
“我妈会教育我吃饭时有坐相,不能坐得太靠后,大概椅子1/3的地方就可以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吃饭喜欢侧着脸趴在桌子上,为这我没少被筷子敲脑壳。”
@苏小苏
“这题我会。小时候家里经常出去‘吃席’,于是在家吃饭父母就持之以恒地对我进行餐桌礼仪教育。印象比较深的是给长辈敬酒的学问,比如杯子要比别人举得低,要从主位开始轮着敬……当然,我喝的是果汁和可乐。”
@不二
“我就是小时候太没规矩进了社会发现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我对孩子的餐桌教育还是很严格的。至少有三点要做到:不能在大人表态前先动筷子;不能站起来夹菜,夹不到的可以请大人帮忙;尽量不要把抱怨的话和负面情绪带到餐桌上。”
在所有征集到的餐桌规矩中,这部分也是我们认为孩子最有必要应该遵守的。吃饭虽然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但“病从口入”也并非只是对食物安全有所要求。一些从小到大养成的不良用餐习惯,也会对健康带来积重难返的影响。
@犬君
“我平时对孩子还是比较少注意到这方面。不过我会要求她吃饭不喝水;不能因为饿就吃太快;也不要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老是做其他事情。”
@包子
“与其说是跟孩子立规矩,不如说我会特别注意她的一些饮食。比如喝汤的时候会给她放凉一下;会提醒她不要光吃肉也要吃蔬菜;控制酸甜口的菜的量等等……这些都比较常规的还好,对我来说特别费心的是总要去计算营养的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糖的摄入都要平衡,就真的挺操心的。”
@研研妈妈
“我们家娃基本是放养状态,餐桌上也是。不过绝对不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一直不停的说话,或者吃东西的时候大笑,非常担心他会噎着。”
从我们的调查搜集来看,当代城市父母对孩子的餐桌习惯教育更多还是礼仪与健康因素上的考虑。当然,也有餐桌习惯也会有地域差别。北方家庭吃面食比南方更多,对吃面的讲究也会更多,像南方“碗里剩米饭,要背诵《悯农》”这样的情况更少一些。
放眼世界,各地在漫长饮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也衍生出不同的用餐习俗。诸如在日本吃荞麦面一定要吃得越大声越好;在中东一定要让客人吃第一口饭菜;因纽特人吃饭时打饱嗝是有礼貌的表现……
其中有一些习俗特别有趣。在法国,还没品尝味道时就往菜品里添加调味品可是会让厨师生气的!浪漫的法国人,除了会突然灵光一闪在某道菜品中加入一些“彩蛋”性的尝试,也会对自己的菜品拥有绝对自信。
并且,法国厨师还有在厨房窗口看客人用餐反应的习惯。当你还没动刀叉就往菜品里加盐加黑胡椒,厨师可能会跑来质问你对他有什么意见么?
除了在法国食客要照顾厨师的情绪,在一些非洲国家用餐我们也得“小心”一些。如果你来到埃塞俄比亚人家中做客,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喂得饱饱的。因为他们会用频繁上菜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当你已经吃饱,发现他们又送来第二轮、第三轮菜品,你该怎么办?
最“奇特”的要数去阿富汗人家吃饭做客。如果你不小心把食物掉在了地上,请一定记得把它拾起来亲吻一下,并做一个举在额头前的动作。在阿富汗人看来,食物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为掉在地方无法被享用的食物,也应当表达出自己的敬畏。
世界各地的餐桌逸闻,背后都藏有“深入浅出”的道理,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也是如此。比如沿海两广一带,村宴时特别注重“长幼有序”;比如有的地方信奉“鱼头要朝向主位”等。
当代城市父母或许已经不再顾及这些上一辈人眼中的餐桌习俗,不过在注重一些科学健康餐桌习惯的同时,也应让孩子适当去了解一些餐桌上的传统习俗,让他们理解尊重他人用餐习惯的重要性。在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前提下,每个人“奇奇怪怪”的餐桌习俗都不应该遭到贬损。
餐桌习惯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又与日常生活紧密挂钩,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餐习惯,并且在与外人一同用餐时能彰显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呢?这里有一些建议,不妨参考一下。
01 | 良好的餐前准备
餐前洗手虽是老生常谈,但为了健康,它值得反复提及。孩子们平时也可以帮家长准备碗筷,形成这样的习惯,今后到别人家做客自然而然就能想到帮主人准备碗筷。
02 | 使用公筷
近年来公筷被更多地普及,在家用餐也可以培养孩子使用公筷的习惯,出于用餐礼仪,也出于健康考虑。
03 | 不要对食物作出消极评价
发现孩子抱怨饭菜不对胃口,可以通过引导与沟通来制止。让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每一顿饭,也是对他人劳动基本的尊重。
04 | 关于筷子的礼仪
教育孩子以下用筷子的习惯都是不礼貌的:不停舔筷子;用筷子在餐桌上来回翻菜;越过别人去夹菜;把筷子插在饭菜上;拿筷子指着别人;把夹出来的食物再放回去。
05 | 规范用餐姿势与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是门“烧脑”的课程,但一些基本礼仪在家就能教给孩子:吃饭时保持身体坐正坐直,这不仅仅是出于礼仪,也有利于食物消化。在吃中餐时,饭碗应当端起来使用,有条件还可以跟孩子模拟宴席用餐时筷子、勺子、饮料杯、渣盘的位置与作用。
吃西餐的时候,可以科普一下左叉右刀(左撇子可以反着来),用刀叉切食物不要弄出太大声响,食物应当喂到嘴边而非为了吃到食物而折腰等。
06 | 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大声说话
一来边吃边说,更容易把飞沫沾染到菜品上,大声喧哗也会让一同用餐的人感到不适;二来,边吃边说还容易噎着,从小培养“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细细去品味食物的风味,才是餐桌上至高的享受不是么?
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离不开父母在一日三餐中润物无声的教育,当代城市父母如此,我们的父辈亦然。谁小时候还没被父母那些关于吃饭的吓人故事“忽悠”过呢?不过这些唬小孩的餐桌故事,也对今天的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即使今天的城市父母很少再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吃有吃相”,但它依然得到了传承,就在你对孩子言传身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