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9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举办。期间,此受宁夏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热情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组团赴宁夏,特地为当地带来“贺兰山葡萄酒之夜”系列音乐会的高水平艺术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打造顶级文化标识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宁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祭祀用的乐器、到著名胡旋舞,再到琵琶、胡笳、芦管、羌笛等乐器盛行……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历史积淀,都令宁夏音乐文化魅力无限,可以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标识之一。
“去年,上音与宁夏就已经成功牵手,在上音歌剧院为参会的海内外嘉宾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云上音乐会。为响应国家文化润边的建设号召,进一步增进上音与宁夏人民的情义,在上音党委的领导下,今年8月,我们赴宁夏银川学习考察,传承闽宁红色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签订了五年的战略协议,开启了上音践行人才培养宗旨、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拓展对外合作范围的新一轮发展举措。”廖昌永表示。
精心策划的节目、诚意满满的准备、精彩纷呈的演出获得了来自现场的热烈反馈。最后一首曲目结束后,700多名中外嘉宾纷纷起立鼓掌,掌声持续近七分钟。台上台下互相应和,爆发了长时间的欢呼声,乐团又带来了特地为这场音乐会安排的返场曲目《火车头托卡塔》,更是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希望上海宁夏合着火车的滚滚车轮声,奔向明天美好的生活。
多学科联动、将课堂教学延展至舞台实践,来自钢琴系、声歌系、管弦系、现打系的多名上音骨干教师,在乐队中纷纷承担独奏、乐队长,共同参与到本场演出中,带来一台高水平的艺术演出。师生同台,在多场排练、演出过程中不断深化上音的“教创演研”实践。作为一名来自宁夏固原的“上音人”,声乐歌剧系的赵勇副教授表示此行回到家乡,能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于当地的事业发展,感到激动与喜悦。
据悉,本次上音与宁夏的合作包括建立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创作采风基地,根据相关政策为宁夏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提供培训和学习深造机会,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风土,加强贺兰山葡萄酒酒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构建经典曲目等。
完成6日的演出任务后,7日下午,上音学子一行前往“闽宁镇脱贫攻坚教育基地”——闽宁镇镇史馆(又称为闽宁镇扶贫协作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程。
上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老师徐宇宏在此地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主题为《山海情 民族情 领袖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场思政课,带领师生学习闽宁红色文化和区域合作、结对帮扶发展的“闽宁模式”,了解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奋斗史,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新时代上音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思政课与校外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本次演出中,有许多上音骨干教师担任各声部首席,克服了许多困难,把教学演研落实到实处,在舞台上、在行进的大巴里,把浸润式教学开展的鲜活生动,年轻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在纪律性在乐团演奏的职业精神等等方面普遍感受到巨大的收获和进步,在闽宁镇的参观学习更是把思政课堂放到了全国思政教育基地,让师生在教与学的氛围里,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近年来,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贵州遵义等地,上音在其中承担着“双一流”高校的使命担当,以文化助力产业转型,开展各类校地合作,助力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文化,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助力各地产业转型。
上音党委书记徐旭指出,上音作为“双一流”高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陇原,跨越崇山峻岭,上音与宁夏的校地合作用文化牵动民族融合,见证山海情深,实现资源共享,奔赴共富之路。
(上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