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水平和培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与发展潜力,也代表着家庭的希望。保证教育的公平,就是保证普通学生的上升渠道。
为了能让更多底层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无所顾虑地接受基本的教育,我国早就实行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学费是免费的。可是有个奇怪的现象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现在培养学生成本更高了?
“上学是免费的,可班费快要交不起了”,有些家委会让家长很无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习形式和家校合作的方式也有明显的改变。当代孩子被养得更精细了,班级里还出现了“家委会”这种家长组织形式。
他们专门负责跟老师和家长沟通,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现在提到家委会,不少人却不禁撇嘴。有位家长直言,学生的培养成本增加,跟家委会的风气也有一定关系。
“明明上学是免费的,可班费快要交不起了”。他的儿子在某所小学,这学期刚开学就先交了500元班费,谁知道没超过一个星期,平均每人已经折合花去了300多元。
看到购置明细,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按照高规格的标准。事实上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可是家委会买东西不考虑这些。家长们普遍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无独有偶,某中学的家委会一学期收2000元的情况,可能不少网友也听说过。这可让很多年纪稍长的朋友感到意外,想当年班费也就二十来块,买些扫帚、小红花足够了。
2000元的班费真的全是有必要的开销吗?对于条件优越的家庭,或许这不算什么。但对于广大普通家长来说,辛辛苦苦地工作供子女上学已经不容易。
还要为这些没有必要的开销买单,实在是很为难。10元的垃圾桶就很结实,家委会却要买几十块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有家长反馈后得到的回复是,家委会收钱是经过班级内全体家长同意的,所以不做处理。得知这样的结果,更多家长开始感到无奈。
普通家长陷入“两难”处境:你可以不交班费,但孩子可能被孤立
按理来说,家委会向全班收班费确实需要征得大家的同意才行。可现实中,家长们到底是否真的“自愿”,可能是另一回事了。
这方面或许只有家里有娃的朋友能够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无奈。有时候,哪怕上司在工作群里下发一些不合适的安排,员工可能还会提出异议。
可是家委会在班级群里征求意见时,绝大多数家长反而不敢轻易说出反对的话。与其说是“征求家长意愿”,倒不如换成“通知”显得更为贴切。
因为提出反对的结果,多半就是受到家委会成员的好一番教导。他们甚至话里话外认为,你既不重视子女教育,也不配合大家的工作,影响了整个班级做事的进度。
而且他们跟教师接触比较多,家长也担心会把这种情况反映给班主任,在背后说自己的不是。这样容易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们还没建立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思维体系。这些提出质疑声音的家长,很容易在家委会的引导下,让其他同学孤立他们的孩子。
面对高标准的班费,普通家长陷入这种两难的处境,要么只能默默在班级群里“接龙”。要么不交班费,但子女在学校可能被孤立。
当代家长不是没勇气抵制这种现象,而是更在乎学生在校的处境
如果不是家里有学生,很多人不知道,小学和初中的班费已经到了这样的标准。明明减免学费是为了让普通家庭更好地培养后代,谁知道家委会却成了另外一种阻力。
拿着家长们均摊的费用,在家委会开会时购置高端的水果,或者给个别同学颁发很精美的奖励。普通家长们心里有怨言,却不敢轻易表达出来。有人觉得是这些家长太老实了。
大家一起表示反对,这种现象如何得以存在?在现实中能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当代家长们并不是缺少抵制这种现象的勇气。
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比上代人更在意学生在校的处境,所以才陷入这种两难。以前的家长可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就不操心了。
倘若觉得哪些费用比较高,甚至会直接拖着,不去在意子女在学校是否会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眼。当代一些家长正是经历过类似的体验,才不希望学生因为不交班费而受到孤立。
【话题】你认为这种现象该怎样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