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25日电(阚力)在太行南麓、黄河北岸的豫北焦作市,曾是一座百年“煤城”,一座老工业基地。如今,环山抱水的焦作,已经在产业转型的“绿变”之路上,行稳致远。
史料记载,焦作煤炭开发可追溯到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唐末宋初已有一定规模,清末有大小煤窑800多家。同样,这里也是“竹林七贤”聚集地、太极拳的发祥地,拥有众多山水自然禀赋。
近些年,焦作提出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那么百年“煤城”的山水之变是如何实现的?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25日下午举行“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就这十年焦作的变与不变,作以阐释。
中共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在发布会上介绍称,焦作作为优秀旅游城市,有名山大川众多景点的禀赋,也有工业结构偏重与生态环保难以兼顾的压力。
她表示,2008年,焦作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艰难的转型发展之路。2021年,该市作为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被通报表扬。
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在山水间做文章。中共焦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松奇在发布会上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介绍说,这些年焦作通过深挖“山”资源,来提升旅游资源。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丰富旅游产品,进一步做强了云台山品牌,将其从山水景区提升为多元化景区,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带动区域就业3.5万人。
在云台山深处修武县一斗水村,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二十世纪60年代起,该村村民在党支部书记郭麦旺的带领下,发出“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的呐喊。
宫松奇说,历时二十年,一斗水村先后牺牲党员群众23人,硬是用血汗和生命打通一条总长4800多米、由19个隧洞组成的叠彩洞公路,被称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叠彩洞仍是豫晋来往的交通要道、云台山景区的奇绝景观,“叠彩洞精神”使游客为之振奋、受到洗礼,已经成为山水间的精神资源。
生态环境好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近些年焦作有了新路径。该市着眼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兴建北方民宿之都,形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
宫松奇介绍,焦作全市建成云上院子、周窑十八坊、老家莫沟、溪山美学园等品牌民宿140个,云上院子、周窑十八坊等一年四季不歇业,常常需要提前一两周预定。
那么,坐落在母亲河畔的焦作,如何获取“水”营养?近年来,通过白鹿仓黄河歌谣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沿黄1号旅游公路——王园线等项目的建设实施,焦作境内黄河段景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产业,已经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黄河文化旅游带正在形成。
如果说山水是颜值,文化则是内涵。焦作市挖掘山水资源的同时,还深挖传统文化资源禀赋,梳理出治水文化、太极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煤矿文化、陶瓷文化、移民文化、怀商文化等焦作十大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和提升弘扬,出版了《焦作文化大典》。
2020年12月,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太极故里,焦作积极做好传承发展工作的同时,将具有现代感的沉浸式戏剧与传统的太极理念相结合,推出“印象·太极”演艺项目。
一座“百年煤城”,一座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成为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并正在将绿水青山转化成为“金水银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