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董塘镇安岗
范芯
小满时节,正值龙舟水泼醉,水水润润的一场场醉,醉的何止是山水万物,还有人心。醉哦,多么美好的天性随缘。风轻轻地一吹,醉意散去,整整一夏的芬芳熏染酒香。
我携着酒香,走进了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一声声鸟鸣,一串串浓绿,还有一个个被红色基因涵养的灵魂,风华正茂。
村前那一片荷塘,粉色光芒的荷还醉在梦里未醒,而一片片荷则圆满地盛着雨珠的晶莹,化相现世安稳。
沿着村间的路,一步步虔诚地去寻找华阳寨农运斗争的故事,去寻找仁化农运一页闪光的历史,去寻找安岗之子蔡卓文的一颦一笑,及他革命思想的光芒。
穿过一座座现代化的院落,一座座泛着白硝的古屋,来到谭氏宗祠的思诒堂,这座古建筑革命旧址,坐西向东,建于清代的抬梁式建筑,青砖黛瓦,硬彩栩栩如生,细看部分雕刻甚是精美。透过那扇紧闭的大门,眼前黑白影像映于墙上,1925年安岗乡农会在此成立,1928年安岗乡苏维埃政府、中共安岗乡支部也在此成立。阮啸仙、蔡卓文在灯下思考的剪影,及他们领导和指挥仁化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形象,鲜活灵动。
转身之间,又来到了蔡卓文出生长大的地方,古屋依旧内敛,厚重藏在每一个角落,房梁门楣之处的文化交融,又让古屋多了份轻松的生动。屋内那个温润如玉的蔡氏君子,从呀呀学语,到孜孜求学,再到成为革命青年,然后成为仁化农运的领导者之一。他每一步都走的掷地有声,每一步都让优秀有了花开。1947年,蔡卓文在乐昌开展地下工作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在乐昌县罗家渡被害,时年52岁。至此他的生命珀封,完成舍身取义书青史,碧血丹心染战旗的滔滔一生。
蔡卓文故居后面,就是蔡氏家族的祠堂。如今,蔡氏祠堂已被野花野草覆盖,房屋在敌人轰炸华阳寨时一起被炸毁。带着我们寻找仁化红色基因的蔡氏族人,安静温和。虽然年轻,却有着其祖辈的良好基因,用担当与责任替代了聒燥的语言。他们若一本书样,安静着。让面对他们的人,透过那双眸去一页一页地读。
被无形的声音牵引,来到华阳寨旧址,若有若无的雨丝唤醒了沉睡的古井,唤醒了草木鸟虫,也唤醒了岁月沉封的记忆。
眼前的华阳寨仅剩一段残垣断壁,与远处蔡卓文曾经带人打队游击的澌溪山相互对视,时空里那支源于农民的武装力量,打着一场场战斗,一名名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悍卫自己的红色信仰。有那么一瞬间,真心地看到了英雄们跃马扬刀的战场,看到了烈士们血卧山林的荣誉殿堂。华阳寨之战,确实是仁化县农民武装斗争不缺的重要丰碑。
从进入安岗开始,一寸寸土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串起来,安岗就是仁化农运编年史的起源地。站在华阳寨后人修建的梯楼顶层,蓦然,漫威世界里灭霸那个响指声音清脆。曾经战火纷飞的旧世界消失,一个个春去秋来,弹指飞花之间就不见了。流水帐的日子里,华阳寨的枪声依然在,在一代代后人的心里谨记,且时刻警醒。
安岗的夜,雨水洗过遥远的星辰。黎明之时,安岗之子蔡卓文,沐阳光而来,自内而外气韵,由高而低,一浪一浪,往周边辐射,延伸到了安岗后世子孙身上,柔软且坚强。
静心默想,之所以走进安岗,我仅仅是为了蔡卓文这三个简单的汉字吗?真的只是为了解仁化农运历史上一段平铺直叙的往事吗?如果是仅仅如此,我大可以找一本仁化史志来读一下,只是在史志里能读到历史性,却少了亲自触摸,及一步步叩问的相视性。
一棵苍天大树,若只有粗粗的主干,它就缺少了叶子哗啦啦地歌唱,如此将是多么的无味。同理,我寻找历史故事亦是。没有了脚步的丈量,历史就失了枝繁叶茂的灵性。所谓读史与寻找历史,更多的意义在于亲自体味岁月年轮下的恢复与重塑。
安岗,清明烈亮的天地间,红色火焰,脉络清晰。红色基因,红色信仰,革命史、农运史,寻找过的人均以文字的方式,图片的方式,各种记录与感念,向曾经奋战在大地上的英雄们表达敬意。我们后人用一颗颗饱满的文字,或其他艺术形式,砌成心血之作。于是,凝结后人的努力、智慧与付出的路程越走越长,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厚德。且用创新与延伸的方式,让红色精神于烟火气里,直白热烈。人世间,英雄从未离开,精神代代传承。
吾辈后人,心藏瑰宝,灿烂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