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是我军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虎将,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率领的部队夜战、运动战、攻坚战、野战样样在行,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东海舰队司令、海军副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等职。然而,这样一个被敌人悬赏百万大洋捉拿、身中7颗子弹都没事的虎将,为何突然死在一口深不及顶的水井里呢?
“西路军事件”中被俘1937年3月,西路军作战失利,被马步芳的兵马团团包围。陶勇时任红九军教导师师长,为了掩护部队突围,奉命率领81团殿后。
当时的形势,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能拖多久,认为自己的作用就是“丢卒保车”。但陶勇率领81团仅存的30余人,使用飘忽游弋的游击战术,硬是在敌人背后周旋了3个月。
三人一合计,与其在大山里晃悠,不如出去找部队。为避人耳目,他们分成三拨,每人带领十几个战士出发。陶勇这一拨太倒霉,刚下山就跟敌人的大队人马遭遇,陶勇带着战士且战且退,等甩开敌人的追杀时,他也成了“光杆司令”。
这一天,陶勇走到一处荒郊野地,见周围没有人烟,便找了个地方歇歇脚。连续的奔波早已让他困乏至极,这一歇就睡着了,等他醒过来时,敌人的刺刀正对着他。就这样,陶勇成了马家军的俘虏。马家军的残暴各位都有所耳闻,陶勇被俘之后 ,却每天在监狱高唱《打骑兵歌》。这首歌是专门针对“马家军”写的,其中一句“打倒马敦静,消灭马步芳”,就足以要他的命,陶勇却丝毫不惧。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陶勇经多方解救才被释放。但这次被俘的经历并不影响他的威名,反而更显他超常的胆识和勇气。
单刀赴会1940年10月4日,国军韩德勤部自恃兵多粮足,纠集1.5万兵力,兵分三路进犯黄桥,企图消灭新四军主力。陶勇时任第三纵队司令,肩负着守卫黄桥的重任。
在战役最关键的时刻,陶勇赤裸上身,高举马刀,亲自杀入敌阵。战士们见司令身先士卒,战意迸发,纷纷跳出战壕与敌人血战。敌人抵挡不住,终于败退,陶勇“拼命三郎”的绰号由此而来。
韩德勤兵败之后,蒋介石为了报复我军,曹甸战役随之爆发,陶勇率主力参战。韩德勤见陶勇主力倾巢而出,三纵司令部兵力空虚,便鼓动保1旅詹长佑偷袭。
危急之际,陶勇骑着缴获的日军摩托,冲进了詹长佑的司令部,对他说:“詹旅长啊,听说你要打我们,不劳您动手,我自己送上门了!”
詹长佑原本就持中立态度,只是被韩德勤的谗言搞混了头脑,陶勇此番单刀赴会让他钦佩。随后,陶勇又与他剖析厉害,晓以大义,詹长佑这才放弃进攻计划,我军才得以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重建,陶勇被任命为第一师3旅旅长,不久奉命开赴黄海之滨,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部队抵达启东县时,碰到了一颗“硬钉子”。启东伪大队长徐宝富,仗着自己装备精良,工事坚固,以为新四军拿不下他的碉堡。不料,陶勇一轮炮击就灭了他的威风,随后又送去一封劝降信。
徐宝富没招了,但他不肯轻易投降,竟转守为攻,将了陶勇一军,说:“请陶旅长亲自前来谈判,再作考虑。”他这一招,既是给自己投降捞个面子,又想趁机试试陶旅长的胆量。
陶勇的性格天不怕地不怕,接到信后,当即决定再一次单刀赴会。8团团长以及众多干部纷纷劝阻,陶勇也知道此行危险很大,但是为了减少战士们的伤亡,争取敌人放下武器,这个险值得冒。
说完,他走出隐蔽阵地,站在敌人的碉堡下面高呼:“你们要见我,我就是陶勇!”敌人哪见过这般虎胆英雄,被他的胆气深深折服,徐宝富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命人放下吊桥,率部走出碉堡献出指挥刀投降。
一炮成名抗战时期,陶勇率军智斗畑俊六,解放战争时期,他的部队活捉了杜聿明,但他走入毛主席视野,还是因为“炮击紫石英号”事件。
1949年4月,淮海战役结束,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当时,陶勇被任命为第23军军长,正指挥部队做着渡江准备工作。
4月20日清晨,68师师长张云龙等视察地形时,突然发现江面上停着几艘外国军舰。后来得知,这是英国的“紫石英号”、“伴侣号”、“黑天鹅号”以及“伦敦号”组成的舰队。
此时,部队已经接到命令,当晚渡江战役就要打响,这几艘英国军舰停在江面上,严重威胁我军的渡江行动。为了与英国人沟通,我军使用了信号弹、信号旗、信号枪,但无论与他们怎么联络,英舰都不予回应。陶勇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上级,军委回复:“不打第一炮”。
在渡江战役发起前,绕过军委直接炮击外国军舰,也只有胆大包天的陶勇敢做这样的决定。但他这个决定,着实让中国人出了口恶气,也让毛主席记住了他。朝鲜战争结束后,毛主席点名让他担任东海舰队司令。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检阅华东军区海军舰队时,第一次见到陶勇。主席紧握着陶勇的手,笑着说:“原来你就是陶勇,我可久仰你的大名啊!”
离奇跳井1966年,上海作为“WG”的发源地和风口,政府机关已经陷入瘫痪,市委书记陈丕显、市长曹荻秋等领导人,被无休止地拉去批斗、游街。
东海舰队的驻地就在上海,陶勇性格刚烈、坦荡无私,面对这种情况岂能坐视不管。每次听说哪里要开批斗会,他都亲自赶到现场或者派人暗中保护,如果有人被打伤,他就将人接到舰队机关保护起来。
因此,陶勇被打为“走资派”,扣上了抵制海军“左派”领导人的帽子。尽管如此,他也丝毫不惧,甚至敢在林彪面前拍桌子。林彪、李作鹏一伙对其怀恨在心,将他视为夺取海军领导权的绊脚石。
1967年1月21日上午,老战友廖政国(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领来两名记者,采访了陶勇一些问题。记者走后,两人聊起上海的形势,陶勇说到激愤处又忍不住大骂,廖政国担心隔墙有耳,遂提醒他要多加小心。
吃完午饭,陶勇送走了廖政国,准备到后面的招待所休息一会。招待所距离办公楼不远,那里有一个房间供陶勇使用,他中午常在这里休息,有时工作太忙,晚上也住在这里。在房间躺了一会,陶勇突然觉得头皮发痒,便起身离开房间,在楼下的花园里溜达,想找理发员周妙基理发,此时大约2点多。周妙基当时正在洗澡,听说首长要理发,慌慌张张穿好衣服,可他来到花园时,却没发现陶司令的踪迹。
这时,一阵惊人心魄的声音从后楼传出:“陶司令跳井啦!陶司令跳井啦!”原来,招待所所长也在找陶司令,他走到楼前的水井边时,下意识地往里瞅了一眼,这一瞅可把魂都惊出来了。只见井里低头站着一个人,军帽漂在水面上,看体型正是要找的陶司令。
这一嗓子,把周围的人全喊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人拉上来,一看,果然是陶司令。舰队医院就在旁边,医生迅速赶来进行抢救,然而各种急救手段都用上了,却未能挽救回来。一代名将陶勇,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
遇害之谜噩耗传来,舰队上下一片疑云:陶司令就这么死了,自杀?还是他杀?说他自杀吧,一个小时前还在有条不紊地部署工作,还在找人给他剪头发,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再看那口水井,水不深,井体也很窄,就是平时用来浇花的。人在里面根本弯不下腰,但是只要挺直身子,脑袋就能露出水面,想淹死一个成年人非常困难。有细心的人发现,陶勇从井里拉上来之后,身上穿的背心还没湿透,兜里的文件也只是湿了边,里面还是干的,说明他落水的时间并不长。
如果是他杀,那么作案工具在哪?凶手又是谁呢?是被人丢到井里淹死的,还是被人打死后丢到井里的呢?这一切都是个谜。
更让人吃惊的是,医院刚刚结束抢救,全军各部队就接到通报:“叛徒陶勇,畏罪自杀!”遗体送去火化时,林彪一伙还要求不留骨灰,若不是炉工蔡其家冒死保存将军遗骨,戎马一生的陶勇将军恐怕就尸骨无存了。
文末许世友将军得知陶勇“自杀”后,气不打一处来,拍桌子大骂:“老子查清谁杀了我的陶勇,非一枪崩了他不可!”
陈毅元帅听说了陶勇的不幸,坚信陶勇不会“自杀”,认为他的死一定有问题。于是趁着毛主席接见他的机会,向主席提起陶勇之事。
毛主席当时还不知情,问陈毅出了什么事,陈毅如实汇报,说:“陶勇被开除党籍、军籍,定了一个叛徒!”
“主席,晚了……”陈毅话说一半,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毛主席见此状况,一下就明白了,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沙发,沉默良久。1977年,陶勇终于沉冤得雪,恢复名誉,追悼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然而,陶勇将军究竟因何而死,至今没有答案。粟裕大将去世前还对此事耿耿于怀,说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憾事,就是未能把陶勇被害案查个水落石出。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历史会给我们一个答案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圆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