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戏莲叶间

旅游 南京晨报 2022-09-23 07:13

原标题:人戏莲叶间

秋日的清晨,秦淮区四条巷里满满的烟火气,在街角处可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静静地坐落于高楼大厦的喧嚣主城中。这里就是李鸿章祠堂,俗称李公祠。记者从南京市文旅局获悉,百年前的李鸿章祠堂荷花池遗址最近“活”了,未来此处将对外开放,盛夏时节有望将成市民的又一赏荷处。

走进四条巷77号李鸿章祠堂,往里走不远就是荷花池遗址,虽然盛夏已过,池中依然荷叶连连,荷叶间还能看到些莲蓬和荷花。沿着修建的木栈道拾阶而下,有可容两人通过的赏花小径,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漫步其间,可以得到“人戏池中,莲叶田田”的沉浸式游览体验。如果从空中俯瞰,莲花池呈现的是花瓣状。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1年李鸿章逝世后,在其家乡或任职地多处建祠以祀。历经百余年,南京李鸿章祠是目前全国在原址保留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一处。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南京市文旅局启动开展了李鸿章祠堂保护与展示项目,结合项目的实施开展了相关考古工作,在考古勘探中发现荷花池遗址一处。

遗址包括了砖砌池壁和池中五开间建筑基址的柱墩。为了解决其形态、功用等迷雾,更科学地保护遗址并有效活化利用,恢复其“盈盈芙蕖,白鹭飞来”之盛景,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委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沈旸、张旭、俞海洋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编制了荷花池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方案。

2020年,历时两年经过市文旅局指导推进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荷花池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案终于成型。荷花池遗址由砖砌池壁、木桩、池底和建筑基址的土体构成,池壁无明显外突,砖块有少量脱落,可以看见下部的木桩顶端露出。池底及建筑基址的土层无明显塌陷。另外,荷花池遗址保护的核心问题是稳定地下水,需要控制雨水、地表水灌入和下渗,并保持地下水可散出。而且,保养和展示需要池壁及木桩可以近观,满足日常巡察的要求。

“遗址上怎么种荷花?种荷花必然会破坏遗址,后来我想要不然用置物的方式做个钢盆进去,既能保护遗址又能种上荷花,还可以下到荷花池里,边走边赏荷。”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东南大学副教授沈旸介绍,经过设计团队细致入微的前期调查、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护与展示方案,“池中钢盆”为此而生,防透兼顾,并可进入“盆”内,贴近池壁游览。

2022年,荷花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这处新发现遗址终于再现了当年的风采。南京市文旅局文物保护处三级调研员张国祥表示,根据考证,荷花池遗址建于晚清到民国这段时期,从形制来看是民国形制,“后面此处也将融入到中山路民国建筑这条观赏线路,形成点、线、面的历史文化遗址展示效果,让市民对遗址有更好更贴近的感受”。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静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