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成都市区不远的大邑县,有一座以“世界博物馆小镇”作为定位的安仁古镇。
镇上保存着40多座民国老公馆,开辟了30多座博物馆,国内由博物馆协会授牌的例证只此一家。
其中最著名的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其旧主人即为解放前恶名远扬的大地主恶霸刘文彩。
开辟博物馆的本意是为了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然而该地主的后人回乡祭祖时却大肆铺张,光是席面就准备了上百桌,不能不让人评价一句“离谱”。
600余人的“祭祖认亲”仪式
2011年清明期间,超过600名刘氏后裔聚集在四川安仁一带,他们的共同目标是“祭奠刘氏先祖”,活动主要发起人正是刘文彩之孙、学者刘小飞。
在刘氏族人前往大邑县高调祭祖的过程中,光是酒席就摆出了上百桌;不仅如此,他们还声称在附近山中找到了更古老的刘氏墓葬。
类似的刘氏家族认亲大集合已经不是第一次,前一年清明节的类似活动更是集中了千余人。
老宅位于安仁镇的刘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无过于民国时期的刘文辉、刘文彩,以及他们的堂侄刘湘。
然而这沸沸扬扬的祭祖活动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则是因为被他们视为祖先之一的刘文彩,名声也太过不光彩了。
根据媒体披露,昔日恶名昭著的大地主刘文彩共有四子三女,其中四个儿子的人生都相当坎坷,女儿们则在他死前纷纷出嫁,生活相对较为平静。
他的儿子中有因为抽大烟患病早逝的,也有因为男女问题父子反目的。
到了孙辈,刘家人大部分走上了文艺或学者道路,较少从商。
由此可知,刘文彩直系后人的人数是有限的,那么一到祭祖活动又怎么会冒出多达六百多的后人?
首先,按照祭祖一方的说法,参与祭祖的不仅有刘文彩的直系后代,还有来自旁支的后人,甚至还有刘府管家的后人也一同前往祭奠。
当时媒体曾经报道,说刘家原来就是大族、后人太多,他们辨认的方式之一是“看脚趾甲”,因为先祖遗传下来,绝大多数人的脚趾甲都有特殊形状。
博物馆小镇:安仁
“高调祭祖”事件的主角刘家,老宅在成都市管辖的安仁古镇上,该镇得名于《论语》中“仁者安仁”的句子,意思就是有仁德者安于仁道。
虽然这个地名寄寓着美好的含义,但是解放前定居于此的刘文彩家族,却跟“仁者”八杆子都打不上一点关系。
当时的刘文彩恶名远扬,既有财势又有官衔,凭借着自己与刘文辉、刘湘的亲缘关系,成为叙南(今宜宾一带)的一霸。
势力最强盛的时候,他一手掌握当地的军、政、财三大权,肆无忌惮地榨取地租、征收多达四十余种苛捐杂税,很快积累了大笔财富用于挥霍和修建庄园。
由于鱼肉乡里,他挣下了“刘老虎”的外号,而且还丧心病狂、残杀进步人士。
等到他恶贯满盈,病死在回乡路上,当地群众没有不拍手叫好的。
至今安仁镇上辟为博物馆、开放供游人参观的刘文彩公馆,占地面积依然超过一万平方米,房间200个以上,光是天井就有27个之多。
当初刘文彩大部分时间,就和他的妻妾儿女们住在这里。
据统计,刘文彩一生前前后后娶过五房妻妾,生育九个子女,其中长子长女早夭,成人的则有四子三女。
性格际遇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一样,这些刘家妻妾和子女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
刘文彩娶头一个妻子,也是他原配的时候,他的“个人事业”并不起眼,娶妻也是由父母做主包办婚姻,年纪到了就娶了老婆,这名女子姓吕。
吕氏和刘文彩曾经生育了一子一女,但这两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
后来这个原配妻子病逝,三年之后刘文彩又砸出大笔彩礼钱娶回了年仅17岁的杨仲华。
刘文彩长大成人的七个儿女都由杨仲华生育,四个儿子分别名叫元龙、元华、元富、元贵,女儿则取名忆云、婉兰以及婉蕙。
如果说前两名女性更多地担任着家庭主妇、庄园管理者的角色,那么后来刘文彩再娶的三名女性,就更多偏向声色享受,这三人也通常被称为刘家“姨太太”。
随着刘文彩越来越有钱有势,他行走花街柳巷的频率也上升了。
没多久,他就娶回了交际场上结识的三姨太凌君如,而接着进门的四姨太梁慧灵则是凌君如亲自牵线的表妹。
而五姨太王玉清比刘文彩整整小了25岁,据说是在砍柴途中被刘文彩看中的,随即就被收作五姨太。
这三名姨太太都没有生下刘文彩的子女,其中王玉清陪伴了刘文彩十多年,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起起落落,最终在2003年以92岁高龄逝世。
子子孙孙在何方
由于当时社会习俗通常遵循男主外女主内,他的三个女儿都曾经上学学过一些文化,到了适婚年龄陆续嫁给了当地人。
刘死后的多年中,他的三个女儿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四个儿子中,刘元龙由于肺病很年轻就病逝了,刘元富也有耳聋的毛病在身。
刘元华因为跟叔叔刘文辉走得较近的缘故,一度读过军校,但后来由于他是刘家后人,需要负起责任处理“退押减租”的问题。
大片田地对应的租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刘元华为此变卖了不少房产、商铺,最后好不容易靠着叔叔刘文辉付清了租金。
没有了房产,刘文彩仍在世的一妻一妾和其他子女共九口人,拥挤着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屋里。
军大解散也导致刘元华失去了之前的道路,他转行当了一名普通铁路工人,曾经参与大三线建设。
多年后组织刘氏亲族聚会的,就是刘元华之子刘小飞。
刘小飞出生于刘文彩病逝之前,因此是为数不多见过他本人的刘家三代。
刘元富由于听力问题带来生活不便,解放后也曾经在叔叔帮助下考入会计中专,勤勤恳恳当了一段时间的会计,最后回到老家务农。
照顾他晚年生活的是他的养女,这位养女同样也是刘元富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每当有人需要和刘元富讲话,养女就会在他手心写字,刘才能正常与人沟通。
而四兄弟中最小的刘元贵也曾经在铁路部门有一份工作,但却不幸遇上了一次火车相撞事故而意外身亡。
子孙重回老宅
2005年,刘文彩的两个儿子刘元华、刘元富,重新回到离开多年的安仁老家。
在已经被改为博物馆的老家门口,还偶遇了当年管事刘泽高。
到了孙辈这一代,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文教等事业的进步,大多数人的生活也过得比上一辈好一些。
刘小飞曾经主动进行走访,梳理刘氏族人的现状和生活,据他统计的结果,刘家后人经商的少,从事文教艺术等领域的相对多一些。
他本人多以以学者身份出镜,两个妹妹都在隆昌县石油系统工作。
刘小飞的甥女也在四川长大。
这位甥女名叫李岚,和刘小飞关系很亲密,经常电话联系;由于她出生得晚,与安仁老宅就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只能趁着回国的功夫专程过来走走看看。
另外,刘文彩兄弟刘文辉、刘文渊等人的子孙中,则有摄影师等不同职业的从事者。
从媒体报导过的刘小飞、田正宏、李香宜等人的人生轨迹来看,刘氏后人、包括刘文彩子孙在内,如今的生活早已不及当年。
高调“祭祖”的背后
刘文彩的罪恶一生,不但浸透了被剥削和压迫者的血汗,还沾染着被杀害仁人志士的鲜血。
后来他的庄园被辟为博物馆,并定义为爱国教育基地,其初衷本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不忘教训。
不过到了2011年,随着刘氏后裔高调还乡祭祖、并喊话“还刘文彩真实面目”的事件发生,
这一新闻也吸引了不少关注,出现了种种争议性看法。
新闻中所说刘文彩出钱两百万美元办的学校,当时名叫“文彩中学”,拥有四十栋教学用楼,并修建了四百米跑道,还有从德国引进的钢琴,这所学校就是安仁中学的前身。
其实,试图去还原历史细节的人也并不仅仅只有那一部分刘氏后人而已,报告文学作家胡平经过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最后在《战争状态》中确认了刘文彩做过的几件“大事”。
其中包括大面积发动种烟、巧立川南税捐多达近百种等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祸害。
结语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欣欣向荣富有生机的家族或家庭,必然应当关注后代子孙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塑造,尽力确保他们正直有原则、善意待人。
而对于刘文彩子孙高调祭祖的操作,只能说面对这样活着充满罪恶、死了名声难听的人,子孙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多次大张旗鼓、不顾铺张地大搞祭祖仪式,这场面本身就自带“笑贫不笑娼”式的讽刺意味。
如果没有办法、或者没有动力去树立起正确的立德方向,又怎么可能做到家族昌盛、国家繁荣?这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深思索的事。
参考文献:
《在安仁古镇感受博物馆小镇的魅力》;新民晚报;2022-02-08
《大邑刘氏庄园:保存最好的地主庄园 》;营口日报;2016-01-12
《刘文彩嫡孙发起:看脚趾指甲认亲 刘氏600后人将祭祖》;华西都市报;201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