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散落在塞纳河面上,复古大理石砌成的教堂伫立在岸旁。提及法国,多数人会心怀憧憬地念及一个浪漫国度,从卢浮宫到巴黎歌剧院、埃菲尔铁塔……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人文积累铸就了“浪漫之都”的赫赫声名。
俗话说透过事物的表面窥见其本质,真实的法国又是怎样一副模样?是否一如表面一般歌舞升平,极尽浪漫?然而事实却是中国不少人还在做凡尔赛梦,法国年轻人却看到一个绝望的法兰西。
一、法国停滞不前的经济现状
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令不计其数的人心向往之,其中不乏中国年轻人跃跃欲试,而其中的憧憬简单而言是对美好生活的一份向往,但实质上落实在法国身上,这一向往终归只是梦境,时过境迁时代不断的变化。
21世纪的今日已非18世纪末,而今日的法国已绝非往日那般璀璨夺目,而这一点在法国年轻人的眼中暴露无遗,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法兰西。
据调查显示,60%的法国人对未来是不抱希望的,他们一致认为未来的法国人也就是他们的后代,相较于他们而言生活会愈发困苦,换而言之他们认定未来的法国将会迎来经济衰退。
在一个国家之中,当国民对于国家经济振兴不再抱有希望,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国家的未来是有待于斟酌的。一如法国现如今的高消费场所很难窥见年轻人的身影,往往是一些老年人。
当然现如今的法国作为发达国家依旧有它的底蕴与繁华,但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亦是同样明显的。
现如今的法国陷入了人口老龄化危机之中,而这一结果也就引起了劳动力短缺的连锁反应,然而即便如此法国的失业率却高达10%,其中更有25%左右是年轻人群体。这一结果的背后,则是法国经济变革过程当中,年轻人的知识储备已然无法跟随法国经济发展。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现如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力终究有限也一度是不争的事实,而技术成为了支撑时代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没有知识在未来的社会将寸步难行也绝非虚言。
然而在法国现如今的年轻群体之中,有着很高比重的人群并不具备高中以上的教育经历,相较于其它发达国家而言有着不可弥补的差距。正因如此,法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俨然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况。
不过这一状况也只是法国经济问题的冰山一角,以人口老龄化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另一问题同样是极度严峻的。
众所周知福利政策水平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一大指标,往往发达国家总会拥有着相当丰厚的福利政策水平,对于执政者而言提高福利政策无疑是他们手中的一大王牌。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一如希腊这个国家因福利政策过于丰厚而成为贷款无数的“老赖”,法国的福利政策也一度成为了它的困境。
梦幻希腊
人口老龄化不仅造成了劳动力短缺,更直接造成国家维持社会福利政策的庞大压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福利资金在国家收入之中占据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那么面对这一状况国家又能如何调控?
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减弱福利政策的力度,但是“煮熟的鸭子不翼而飞”对于所谓的“民主”国家而言,人民又岂会接受?这是逼他们纷纷走上街头。为此国家降低福利政策力度的算盘彻底落空。
那么结合上述高精尖劳动力短缺以及社会福利政策造成的庞大压力,法国又将如何面对?一切并没有答案,对于现如今的法国而言上述两大问题是几近于不可解决的,至少历届法国政府并没能够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以至于法国在贷款度日之路上渐行渐远,由此衍生出更为严重的一系列问题。
二、民族、宗教文化差异对法国造成伤害
除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之外,法国现如今同样面临着其他方面的严峻问题,其中便包括内部安全问题。如果说经济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法国人民的生存压力,那么内部安全问题无疑动摇着法国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个国家安全。而造成这一切的则是大批量的外来人口。
法国境内的外来人口主要包含二战之后为了恢复劳动力而放宽政策涌入的黑人,以及叙利亚因战争所致而产生的难民。围绕着这两大群体的存在便可窥见出法国如今的现状。
首先民族意识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是极其严重的,由此造成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排斥与歧视,亦包括不同肤色种族之间的斗争等。其间状况的后果,美国无疑是最好的例子。
因而在法国境内,作为法国本土原住民的白人对于法国境内高达500万的黑人以及叙利亚难民的抵制与歧视注定是广泛存在的,而但凡歧视存在势必极大程度会引发肢体冲突,因此法国的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当然现如今的法国,民族问题并没有彻底地摆在台面上,相较于美国人势同水火的严峻状况俨然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众所周知,矛盾是会不断转化的。当人民彻底不满于实际生活状况之时,民族问题很容易被无限放大,尤其在西方民族意识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对于法国而言无异于一颗“隐形炸弹”。
此外,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宗教信仰,无疑是在不断扩大着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叙利亚难民的信仰自然绝大部分是伊斯兰教,反观法国却是传统的基督教,两者之间势同水火本就随着历史一路蔓延而来,而现如今在法国境内也顺其自然成为了不稳定因素。
法国境内现有的伊斯兰教信徒已然突破700万人大关,占法国总人口的10%。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下,不计其数的伊斯兰教信徒在经济、政治等多重领域担任要职,甚至曾有政坛之人提出将法国更名为“法兰西斯坦”等。
虽然更名之事在多数人眼中只是玩笑,但实质上法国距离成为“法兰西斯坦”并不遥远。从“巴黎圣母院付之一炬”到近来“法国教师被斩首”案件。基督教为法国铸就的核心价值观正在不断缩减,取而代之的则是伊斯兰教影响力的节节攀升。
总而言之,重重原因积聚之下,有人为之断言“法兰西斯坦”在未来几十年后便会付诸于现实。这般状况下,法国内部民族与宗教的矛盾亦必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恶化。
三、重重矛盾下,法国的政治危机
上述之中法国所存在的任何问题都是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社会动荡与否,然而一切只是困扰法国问题当中的一部分。
由此重重问题环环相扣之下,更进一步扩大了法国内部的矛盾,使得一切缠绕成了一个难解难分的死结,衍生出了最为严重的一大问题——法国的政治危机。
社会内部存在着重重矛盾之时,对于底层人民而言无疑加大了他们的生存难度,因此对于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而言,游行反抗成为了他们控诉的途径,而他们所控诉的乃是政府对于问题的解决不力。
2018年11月17日,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黄背心运动”顺势而生,最初这场运动的目的乃是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然而此后却一度不断演进恶化,成为了一场政治危机。一如马克龙所言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之中并不存在领导者,因为实属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没有出路,方才一呼百应短时间内席卷整个法国。这场运动同样没有固定诉求,底层人民只是在借用游行抗议的方式来宣泄对于政府的不满。
那么随着“黄背心”运动的开展,法国又是否变得更加美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罢工、游行、封路等不断开展,对于法国经济造成的重创不必赘述,社会一片混乱之下对于法国造成的伤害无可估量。
不过总体而言,透过“黄背心”运动足以窥见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那么为何政府无法顺应民心的解决一切问题呢?自然是任何政府对于法国现存的问题都是无能为力的。
现如今的法国已经陷入了“谁上任都不行”的漩涡之中,人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而之所以法国政府对于一切无力回天,则在于法国的民主政治结构已经形同步履蹒跚的年迈老人,即将走向历史的尽头。不仅法国,围绕着现如今欧洲国家不约而同的动荡现状,不难窥见政治体制的弊端所在。
总而言之透过法国“浪漫之都”繁华的表现,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却是一片千疮百孔,亦能从中体悟出法国人民内心深处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