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冬,已经82岁高龄的黄维不顾家人和相关部门的劝阻,执意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
黄维表示,这里是他生活了7年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要在这里住一晚。
此话一出,当即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然而黄维心意已决,谁都劝不动。战犯管理所上报上级部门后,只能无奈同意了他的请求。
可话又说回来了,自从1975年被特赦,黄维整整在监狱待了27年,从年轻力壮的年纪,熬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对监狱,应该只有怨念,为什么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还要在这里住一晚呢?
蒋介石的死忠份子
1948年的黄维正在武汉办军校,8月便来到了南京报道。原来蒋介石与陈诚都想让他组建12兵团,开赴徐州以备不测。
11月6日,淮海战役爆发,经过解放军的英勇奋战,黄维所率12兵团于11月25日被围于双堆集。
突围时,黄维自知凶多吉少,与副司令瑚琏、吴绍周各搞了一辆坦克突围。
胡琏担心黄维,还特意把最新的一辆坦克让给了他。然而没想到的是,突围时胡琏的旧坦克一路横冲直撞地突围出去,黄维的新坦克反倒半路熄火,黄维也在藏匿时被俘。
黄维被俘后,很快被押到了“北京功德林监狱”,在这里接受改造。
没想到在改造时,黄维的顽固和抵抗,让所有人都大开了眼界。
刚刚被俘时,他就拍着桌子对解放军高级将领咆哮道——“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活的将军,我为什么投降?”态度极其嚣张。
被转移到战犯管理所后,事实果然不出所料。
黄维听说“功德林监狱”是曾经共产党员李大钊遇难的地方,竟然公然叫嚣:“我也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同时还不断地向管理人员表示自己“君子不事二主”,劝我党趁早放弃改造他的心思。
黄维原本很注重自己的仪表,但改造开始后,竟特意蓄起了胡须。
每天还装模作样地拿着于谦的《石灰吟》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摇头晃脑地读诵,时而捋一捋自己那三寸胡渣,以作正气浩然的样子,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他“忠蒋”的态度。
同时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别的战犯,和他绑到一起抵抗改造。
在改造中,黄维上级杜聿明的思想转变较快,一次读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上万字的读后感,然后由管理人员主持念给大家听。
由于杜聿明在读后感中认识深刻,且对自己进行了认真地反省,黄维听后就很不乐意了。
杜聿明官阶比他高,曾是他的顶头上司,他明的不敢公然辱骂攻击,暗地里却一声不吭,对杜的说辞嗤之以鼻,同时心底还深深地鄙视着杜聿明。
轮到他发言时,他一锤桌子大手一挥说——“我无罪可悔,唯一惭愧的是十几万大军在我的带领下溃败!”
除此之外,黄维不仅自己抗拒改造,他还阻挠别人接受改造,经常和人吵架,有时脾气上来甚至大打出手。
一次董益三说:“蒋介石以他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控制了之前中国的所有银行,把全国老百姓的财产都盘剥到了自己手里!”
黄维一听就不乐意了,先跳起来给了董一拳。
两名国民党的将军一下抓耳揪发地扭打在一起,好似乡夫互斗,场面蔚为大观。
管理所:让他搞永动机总比反抗好
由于黄维在“功德林监狱”誓不接受改造,且影响极其恶劣,监狱管理人员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在管理人员看来,只要他不打架,不闹事,不自杀,对他的改造来说,就算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同期其他战犯也不想招惹黄维,也远远看到他就退避三舍。
久而久之黄维在监狱就变成了被排挤孤立的一方,变成了孤家寡人。
闲极无聊的黄维也意识到,自己这么折腾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他想,以现在自己的改造态度来看,万一哪一天被特赦,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加上他现在是“败将”,名声在外,那就更不可能再带兵了。思来想去只有搞科研有个一技之长,才有不被清算且可翻身的机会。
被俘后,他曾在佳木斯监狱待过一段时间,就曾异想天开地想过搞永动机。
黄维心想,如果自己的“永动机”可以搞出来,那以后汽车不用油,火车不用煤,这番成就将是惊天动地的,届时不仅再大的罪都可一笔勾销,搞不好还能当个科学部门的大官,名利双收。
当然,黄维的想法显然是幼稚异想天开的,因为永动机早已被证实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但是黄维搞永动机,对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最起码黄维搞永动机后不折腾了,让他搞永动机总比反抗改造好。
为了配合黄维搞永动机,战犯管理所的负责人不仅派出专人给黄维打下手,还特意把黄维自名为“黄维永动机”的图纸,交给了科学院领导审批。
虽然此稿最终被郭沫若审批认为不切实际,但为了配合黄维改造,党组织还是决定让黄维接着搞,一应要求,尽量满足。
在黄维一门心思搞永动机后,果然踏实安分了许多,俨然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永动机”的状态。
然而黄维这个永动机从刚入狱开始搞,一直到1975年被特赦,整整搞了27年,图纸不计其数,把头发都熬白了,也没搞出个所以然。
我党的优待,让黄维大梦初醒
虽然黄维搞永动机后不折腾了,但我党对他的改造路线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
这主要取决于黄维所蕴含的能量极大。他曾被称为“蒋公十二门徒之一”,深得蒋介石与陈诚器重,年纪轻轻就是中将军衔,而在淮海战役时,他下辖的12兵团又有十几万人。
加上他是国民党战犯中最顽固的,故而党中央与毛主席认为,黄维一旦被改造成功,那无异于在蒋介石集团内部释放了一次“核爆”,对我党的统战工作所带来的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
因此,对黄维的改造工作虽然见效甚微,且看起来遥遥无期,但我党一直对其给予极高的重视与关照。
刚开始到功德林时,由于黄维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肆意折腾自己,导致他全身上下都是病,光是结核病就有肺结核、精囊结核、附睾结核、淋巴性结核、腹膜结核这五种。
大概在1952年春天,黄维的腹膜结核发展为了腹膜炎,四肢出现了大量积水,走起路来就跟水袋一样晃荡晃荡。
如此多的结核病,如此严重的结核病,连黄维后来自己回忆都说,哪怕自己作为国民党高官,在外面也多半是活不了的。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我党却给他创造了奇迹,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周总理亲自批示有关部门成立医疗组专门负责黄维的病,同时还让财政部门动用外汇从香港购买了大量昂贵的特效药给他用。
影视图
连黄维自己都说“久病无孝子”,卧病4年期间他自己原本早就放弃了生的希望,而且自认为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有耐心一直照料他。
可他万万没想到,我党非但没有放弃他,反而医疗组全程负责给他治疗了4年。
战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员,更是待他如至亲一般照顾他的衣食住行。
4年后,在我党的努力下,黄维终于恢复了健康。
此次大病也让黄维大梦初醒,意识到我党并不是像之前国民党报纸宣传的那样狠辣无情、如狼似虎。
但是他心里对蒋介石的“死忠”仍在,所以虽然一时没有积极接受改造痛改前非,但最起码全心投入到搞永动机的研究中去,再也没有闹过事。
由于黄维思想上没有得到改造,所以从1959到1966年的前6次特赦,他都没有机会列榜其中。
1968年,为了避免功德林监狱的战犯管理工作受到冲击,黄维等最后一批战犯被转移到了辽宁“抚顺监狱”继续为期7年的改造。
也正是这里,被后来黄维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那么这里为什么会被黄维视为“第二故乡”呢?
监狱管理人员会尽最大努力与黄维谈心,帮助他舒缓压力。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们的伙食也不太好,很多人一周也吃不到一斤白面,一个月碰不到半斤猪肉。
然而管理所给战犯们的伙食待遇非但没减,反而照顾他们年老体衰需要营养,特意提升了给他们的伙食待遇,每顿饭都有三菜一汤,每天还有一斤牛奶,三两猪肉,白面更是吃到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到和自己每天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如此关心战犯们的生活,黄维终于幡然醒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此后,黄维便把抚顺监狱看作自己告别过往,前往新生的地方。
监狱的温情,管理人员的悉心照料,慢慢让这个三十多年的顽固分子,突然感受到了一丝家的感觉。
抚顺监狱2号监室是黄维曾经住了7年的地方。
1985年冬天,黄维在工作人员的关照下,回到了他的这个“第二故乡”,在这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黄维对大家解释说:“抚顺监狱是我最怀念的地方,过去我在改造中表现很不好,经过政府多年的耐心教育,使我这个顽固分子变成了新人。没料想到我还能活到现在,到底是共产党的政策好。”
1988年,黄维去香港访问见老朋友,同时想着为两岸统一做些工作。可不久国民党就传出消息——蒋经国将以重金请黄维回台湾。
一时之间,舆论沸腾,人们都在看黄维会作何反应。看他的改造彻不彻底,会不会抛弃共产党的深情厚谊跟着蒋经国的高官厚禄走。
然而,此事最终还是让一众好事者大感失望,因为1989年1月,黄维仍旧雷打不动地回到了北京。
后来黄维向家人透露:“当时蒋经国托人找到我了,说是要补发我过去27年的中将薪资,合一百多万新台币。但我没去。我这个人思想转变慢,主要是因为我看事实,没有事实摆在面前,我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1989年3月20日,黄维因病去世。
去世前他有两大心愿,一个是愿祖国早日统一台湾,二是让小儿子黄理继续他未竟的事业——搞永动机!
参考资料:
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花纹出版社 2011.2月版
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女儿黄惠南讲述父亲生平(期刊.书摘)2011.06.11
榆木脑袋黄维——党刊.领导文萃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