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有着“承天启运”之意的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朝,作为中国的象征性地标,国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在大家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但谁能想象,这样的景观在国内并非是绝无仅有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的一个乡村,村民们不仅建造了“天安门”,连门楼前的金水桥和华表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村落里甚至还建造了诸多知名景点,“万里长城”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被复刻到长江以南,矗立在村镇的山头。
这样一个豪华的村落,那时候让全国人民都大吃一惊,充分领略到了金钱的“魅力”。
它就是名震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那时候天下人皆知这个村里人均奔驰,富得流油,却不想如今它却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华西村如何从平平无奇到名震天下?又是如何从富有走向没落?让我们揭开它的前世今生。
“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滨里”
地处江苏省无锡市西部的华西村,以前在自古以来富得流油的江南平平无奇,是被无锡苏州的富庶遮蔽的贫瘠角落。
1961年前这里到处破破烂烂,茅草屋、泥瓦房还有田埂道宽的小路组成了华西村的基本盘。
那时候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底也就几亩薄田土里刨食,也算是远近闻名的破落村寨。
1928年在这里出生的村民吴仁宝,小时候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抗战年代。
跟乡亲们一样,吴家也是普通农户,人命如草芥,苦难的岁月伴随了他的童年。
建国后,吴仁宝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很快在华士瓠岱乡政府谋到了一份工作。
1957年干部下乡,吴仁宝回到了老家华西村,当地积贫积弱的现状深深刺激到他。
“玉不琢不成器”,也许正是少年时候吃够了苦,吴仁宝迫切地想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想让乡亲们能吃得饱穿得暖。
从1958年当上了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熟悉华西村民情的吴仁宝就开始着手带着乡亲们奔着温饱一路前行。
他深知这里的村民大都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一辈子都是拿锄头的人,让他们干什么都比不上土地能让他们安心。
于是吴仁宝先从土地开始着手,带着村民把之前荒草丛生的野地开垦出来,沤肥种庄稼,还挖了河渠改善了农田灌溉。
本来想着能让乡亲们多点收成能换点钱,没想到这一开局就赶上了天灾,收成不好。
加上吴仁宝带着开出的荒地,村里的收成还是令人堪忧,村民们省吃俭用异常艰难地熬过了那几年。
吴仁宝出师未捷,也因为刚开的荒田消耗了不少人力被一些人诟病,但他还是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
随后,吴仁宝顶着压力挨家动员,带着乡亲们继续治水改土。
华西村之前穷是因为村落自然行程没有规划,田地东拼西凑,水利设施也不完善,一年下来累得半死,亩产却极低。
吴仁宝整治过后,细碎的农田被整合,水利也能充分调动,尤其在旱季和洪汛期间,他调整的水利都能很好地应对。
1970年的时候,华西村的亩产直接实现了三倍的翻升,实现了亩产1000多斤。
乡亲们从往年的赤贫,借了东家还西家,到现在年底还能有余钱置办年货。
村里反对吴仁宝的人都住了嘴,大家都忍不住地夸赞吴仁宝的先见之明。
整个70年代“以粮为纲”,吴仁宝带着乡亲们扎根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地耕耘收获,随着生产大队的形成,华西村甚至新盖了670多间大瓦房。
村民们以前住的都是昏暗闭塞的茅草房,这明亮的瓦房让他们开了眼界,顿时有了翻身做主人的喜悦感。
吴仁宝天天在田间地头转悠,这成片整齐的大瓦房让他看到了华西村光明的前景。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华西村的这500亩良田让吴仁宝“卖了”。
他把这些田地承包给了村里30多位种粮高手,这一举动让村里一下子炸了锅。
“吴书记,你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活路啊,不让我们种田我们不要饿死啊!”
吴仁宝一直坚持读书看报,眼光也比村民超前,那时候他已经看到了席卷全国的工业浪潮,已经解决了温饱,现在就要带着大家奔着富裕努力。
他带着村民在村里弄了一个小规模的五金厂,在70年代末,全国都在高速发展,各地高楼大厦和交通基建对五金都有着大量的需求。
吴仁宝身先士卒,就这样忙活下来,小小的五金厂竟然赚了30万元。
这笔钱让村民们对吴仁宝佩服不已,他们对吴仁宝的领导不再存疑,变得死心塌地。
乡里的年轻人在吴仁宝的鼓励下去各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手艺,再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华西村。
乘着改革的东风,吴仁宝带着大家到处考察,在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生根开花。
80年代初,在吴仁宝和100多位村民一同参观了南京雨花台。
在细雨朦胧中,大家一同对着先烈的纪念碑起誓。
“……我们华西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苦战3年,拿下1个亿!”
“三化三园亿元村”是吴仁宝带着村里党员干部定下的目标,他也没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三年过去后,华西村果然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产值过亿的乡村。
而到了90年代初,12个自然村落形成的华西村竟然有了45家各类工厂,工厂的工人们也是村里的村民,家家手里都有不少流动资金。
1996年,华西村的工业收入破20亿,除去人员工资等一系列开销,纯利润也有2.2亿。
村民们家中早就不仅是鱼粮满仓,那时候家家最少都能有着600万的存款。
华西村突然富裕了,人民的腰杆也挺直了,小伙不愁娶不到媳妇,姑娘也不愁嫁。
依托先前建造的那些大瓦房的规划,华西村成片地盖起了小别墅,村民每家都有小汽车,连城里人都享受不到的好日子,让华西村人先享受到了。
“天下第一村”有多富
后来,吴仁宝的大儿子吴协东给大家提出了更新的概念。
如今华西村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那我们就要集中优势企业的力量争取上市,才能用市场资本撬动更大的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
吴仁宝一开始对于这一提议也是有些懵,他感到自己的想法有些赶不上变化了,甚至在一开始会议表决的时候投出了唯一一张反对票。
但“一切为了华西百姓”,经过系统的研究和聆听他人的讲解,吴仁宝搞清了里面的利害关系。
“我们华西村的企业,不能再在泥土里打滚,我们要冲出华西走向世界!”
背靠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华西村整合村办企业联合成为华西集团,作为全国乡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干了一件全国瞩目的大事。
“000936”
1999年8月10日,深圳交易所迎来新股,华西村正式上市了!
“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谋福利,要敢于人心,也要敢于担风险”吴仁宝这次豁出去了。
华西村上市的消息让周边村镇都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前来华西考察学习,离得近的甚至提出要求要加入华西相关产业集群。
吴仁宝认为这并不是坏事,结合当时的情况,他提出了“一分五统”大华西的概念。
周边的前进、华明、三余巷、泾滨等村落也被并入这一蓝图中。
村企分开,但经济、干部、劳动力、福利和村建都要统一规划,华西当地形成了集体规模化的群聚效应。
之后的这里有了16个村级单位,面积也从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拓展到30多平方公里,吴仁宝的大华西有了新的展望。
他还在华西开班授课,把华西村致富的方法思想培训给中西部远道而来的村委们。
在华西人的努力下,中西部有10万人得益于此脱贫,全国又多了10几个“小华西村”。
在华西村本地,结合当地的农业优势,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区被打造出来,综合展示了园艺、无公害蔬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成果。
已经深耕过农业、工业,这个新园区的打造也启动了华西村对第三产业的探索。
在华西村,各种乡镇旅游景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除了开篇提到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还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桥”、“悉尼歌剧院”等许多世界知名景点也被华西人搬到了家门口,几座气派的华西金塔更是让华西人扬眉吐气。
2012年11月,华西邨博物馆开馆,在这里原先陈列在故宫中的上万件藏品也在这里展示,更有一些国家级别的工艺美术品和各个年代的陶瓷器也能看得到。
华西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知名旅游景点,各地游人纷至沓来,一睹天下第一村的风采。
一头价值3亿人民币的纯金“金牛”在华西村迅速出圈,游客们被这波豪气操作震撼到,甚至有人自己带了小刀想从金牛上抠下一块看看是不是真金。
对于华西村来说这个金牛就是他们财力的象征,金牛所在的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更是华西村的脸面。
这栋头顶金球的国际大酒店无比气派地伫立在华西村核心地带,74层楼可以让2000多名宾客同时下榻,还有气派的餐饮会议区域,近千人同时用餐都没有问题。
不仅仅是金牛,在这个酒店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金光闪闪,真金镶嵌的地板和金漆铺满的前台令人瞠目结舌。
有时候天气好的时候,在华西的上空还时不时地出现直升机的踪影,两架直升机就要九千多万,在龙希大酒店的顶楼还有直升机的停机坪。
这个时候来华西村参观的人如同到了迪拜,对于华西村民的羡慕油然而生。
虽然这个大酒店的落成也引来了“炫富”的抨击言论,但吴仁宝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得。
“就是要建造出这样能吸引眼球的景点,再造出让人们体验舒适的度假环境,城里的人才会来农村花钱消费。”
然而,就在华西村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2013年3月吴仁宝却撒手人寰,华西村逐渐显示出“月满则亏”的景象。
从上市公司到巨额负债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从不曾停歇,弄潮儿们虽能勇攀潮头,也要时刻警醒不要被浪头拍倒。
华西村在吴仁宝的手上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张名片,但之后却走上了“守业难”的老路,一蹶不振。
吴仁宝去世后,华西集团的担子交到了他儿子吴协恩手中,虽然经过了投票选举,但也难免落得“吴家一言堂”的诟病。
很快,当初引以为豪的大刀阔斧的第三产业转型弊病就显现了出来。
先是华西邨博物馆虽然极尽奢华,由于规划上不够专业,虽然也弄来了不少名贵藏品,但总给人藏品没有装修亮眼的错觉。
这个博物馆很快门前冷落鞍马稀,巨额投资几乎打了水漂。
而那些光怪陆离的知名景点仿品更是引发争议和诟病,不少名人得知华西村大兴土木建“美国白宫”当村镇办公室都大为恼火,认为这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而吴仁宝当初特别骄傲的,认为可以给华西村引来财神爷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更是生意惨淡。
30多亿的投资,2012年年营业收入仅仅1.5亿元。
由于大楼的维护成本极高,加上每年还有固定资产折旧,酒店始终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2013年,又一政策的出台让酒店的亏损更是看不到头。
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让之前预定的政府接待和一些官方投资宴请直接取消。
没有水乡优美的自然环境,没有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华西村的人造景点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乡镇景点中落败,泯然众人。
外地游客来得少了,来的绝大多数还是一次性消费,几乎没有回头客。
新的领导班子只能从内需下手,这第一刀却冒冒失失的切在了村民的股份分红上。
原本可以直接拿现金分红的部分,现在却有一部分变成了消费券。
这个券只在华西村内被认可,一出村门口就是废纸一张。
为了把拿到的券尽快花掉,很多村民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去村内各种场合消费掉,有些券多的村民索性一家老小都搬到了龙希国际大酒店,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原本2000年到2010年,全国正处在重工业现代化科技化改革的当口,华西村却没有及时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而是把之前赚来的资金都投在了景点上。
这一次发消费券又严重挫伤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吴家村”的说法尘嚣之上,不少村民开始搬到外地生活。
而为了阻止村民搬迁资金外流,华西村又出了一个昏招,就是凡是迁出华西村的人必须上交所有资产,这更是让民怨四起,负面信息层出不穷。
之前有华西村民在网上爆料,由于村民的很多财产都跟华西集团挂钩,平时的生活基本都围绕华西村,所以基本消费也被华西村捆绑。
在众多景点中游览的游客也鲜少遇到华西村本地人,偶尔遇到一两个当地人问起华西村的情况,他们的回答却如出一辙,统一的让人不得不怀疑是提前排练过。
华西村跟周围城乡更是泾渭分明,整个村子有围墙包裹,要进出村也就那几个路口还有人值守,有时候村民出村还要跟村委请示报备。
当年让华西村在全国一战成名的“人均奔驰”也有些徒有其表。
有人说这些车并不是每人都有,只是奖励给最有钱的村民。
还有人说这些开奔驰的村民并不是车本上的所有人,仅仅是使用者,这车子还是归华西村所有。
华西村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失去政策红利后,迅速的衰败下去,近年来389亿负债的消息一出令大众哗然。
2018年的时候,华西集团的整体负债率已经高达68%。
虽然这种负债率在A股的重资产行业不算什么,但华西村主营项目中占大比例的纺织业显然不应该有这么高的负债。
而另一个主营项目钢铁,按照这个负债率还是远超平均,宝武钢铁这样的大型企业也不过60%的负债率。
华西村当初发家其实仰仗的是国家要打造试点的政策扶持,提供了大量的贷款。
但现在除了产业更不上,华西集团的管理水平更是令人堪忧。
由于是村办集体企业,这个集团的管理层基本都是村里的村民,即使后来教育环境好了也有了高学历的管理层,但从比例上还是远远不够集团使用的。
在2017年,华西集团员工已经超过两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专或者高中毕业。
在管理层却还是以前华西村民的老班子,基本都没有大学学历,这么大的企业一共也只有25个硕士,实在不够用。
而且到了华西集团这样体量的上市公司,很多国内外的名企都会搞MBO(管理层收购)。
引入新的富有活力的管理层才能让企业跟时代接轨,这一举措在“任人唯亲”的华西村基本不可能。
随着国家开始整治重污染企业,华西村的村企开始迎来倒闭浪潮。
那些被迫发行的购物券也标志着华西集团已无力供养全村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西村的产业模式跟不上国家的发展,这些年的盲目扩张耗尽集团款项,又缺乏高学历人才掌舵。
“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华西村的未来如坠云端看不清方向。
不过好在华西村毕竟在江苏,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GDP贡献大省,当地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还是远超很多地方的。
当地的村民也已经认识到了产业的弊病也开始谋求转型,只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不管怎样,这群肯干能干的华西人当年能在几亩薄田上建立起中华第一村的辉煌,那再过几年或许也有机会抓住新的机遇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即使吴仁宝已经不在华西村,但华西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没有丢,也期待他们在新的时期能再创新的辉煌!
对于这样一个出乎人意料的结果,各位读者有何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