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开园不到半年的南宁市心圩江流域明月湖公园看到,姹紫嫣红的朵朵鲜花、层次分明的垂直流湿地、色彩斑斓的彩虹桥、配套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各类鸟儿在湖面上和草木间飞翔嬉戏,呈现出一幅惬意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作为南宁市最大的内河,心圩江过去曾因黑臭水体而让人“心虚”,如今展现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面貌,其中一个“法宝”是得益于广西首个景观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心圩江发源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永宁村一带,原是西乡塘一带的自然汇水溪流,其天然河道长29.25公里,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是南宁市流域最长、支流最多、服务面积最广的内河,贯穿南宁市整个西北片区。心圩江铜鼓陂“千年水坝”是南宁市目前发现最早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现已被列入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心圩江身上“最长、最早”的两个标签,足以令它在南宁的众多内河中有着极高的存在感。上世纪80年代前,心圩江曾水草丰茂、鱼虾嬉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江两岸的木工厂、化工厂、养猪场、养鸭场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胡乱直排导致河水发黑发臭,让流域一带20多万居民正常生活备受困扰。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加大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力度,通过抓实“盯、判、督”等措施,扎实推进内河黑臭水体段的治理工作。在心圩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中,南宁市与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北投心圩江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合作,联合科技型团队的优势,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治理水环境,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南宁市心圩江整治主河道长约12.4公里,该工程区跨越郊区、城中村、城区等,地上建筑及架空线路密布、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勘察难度极大。治理测量团队充分利用航测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和三维建模,为后续勘察、设计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地形基础资料。在心圩江支流黄泥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面临现场复杂、排口多等诸多工程难点。为此,工程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摸排现状排口和周边居民情况,掌握了现场一手资料,并在河道线路上反复研究,不断优化调整设计,保证项目可实施性,力争把社会影响面降到最低。
自2017年以来,广西南宁北投心圩江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全力推进心圩江全流域治理,整治河道17.93公里,整治支流3条,沿线建设生态公园5个,建设水质净化厂2个,实现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的核心目标。其中,明月湖水质提升工程是心圩江项目15大子项中最重要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3.44亿元,用地面积约236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湿地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体育和文化设施工程、园建工程等内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有关方有效融入环保、湿地技术和BIM技术应用,形成了高可视化、强交互、高体验度的明月湖应用综合建设与管理平台,开创广西首个景观工程BIM技术应用,为今后污染防治建立了可视化模型。
如今,明月湖公园内黄花风铃健身花带、滨水彩带环等景观形成“一廊一带一环多园”的景观特色,给人们带来层次丰富的视觉感官体验;改造两岸滩涂和植被条件,构建生态湿地系统和海绵系统,让人们近距离接触生态湿地,直观感受水生物净化水质的效果,实现园林景观与生态治理相辅相成的优化提升目标……心圩江不但源头上解决了“黑臭水体”问题,还将绿城宜居向北延伸到老虎岭水库一带,成为南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们心之所向的新地标。
来源| 广西日报
编辑 | 梁 潇
校对 | 张 心、袁璇
一审 | 刘 茜
二审 | 彭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