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泰县志》记载,新泰东北五峰山有“云秀庵”,庵内有石碣、山门,东有“观音殿”,中有“三清”,西为“玉皇”。庵内两珠巨大的银杏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据碑文记载,此地原名“云秀庵”,在明代弘治年间有重修。清代顺治、康熙、道光年间都有重修记载,可见当时是名气鼎盛、香火旺盛的地方。
在这里普及一下:“庵”字本意是用草搭建的小房子,后来用做佛教尼姑修行地方。所以这里的“庵”符合吕祖结草庐修行之说,及后人聚此结草庐修行之景象。
在庙后现在还保留一些石刻,如“玉山、普陀圣境、显化于此”等。这些石刻也许就是为了印证“吕祖传说”
向北50米,有石刻“望师台”,上刻“于大明崇祯年间初仞于此”。传说明代后期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庙内师父眼见生灵涂炭,遂持剑下山,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临行之前对徒弟说“民安师回”,然而师父一走,再无音信,徒弟每天守着这个台子瞭望师父,盼师归来。
盛世道士归隐,乱世道士下山,可下山者能有几人回呢?
雲秀庵初期只是几间草庐,千百年传承下来,毁灭与修复周而复始。遗迹仍在,前人已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