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津青年)
走进丰收节
9月23日,新津区万和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位于成都新津中国天府农博园的红领巾丰收学院,亲身体验农事活动,开启了一场与田园亲密接触的研学之旅。
▲成都市红领巾丰收学院
PART
01
一粒米的神奇旅行
在天府农博岛观景平台大田里,万和小学参加研学的同学们在校外辅导员贡嘎老师的讲解下,瞪大了一双好奇的眼睛,没想到一粒米竟然会经历4560小时的神奇旅行才能来到我们的饭桌,而每一粒稻谷要经过88道工序才能吃进我们的肚子。
▲认真听讲的孩子们
▲小小的一粒米中有大学问
▲孩子们认真测量
▲认真观察
▲认真记录
来自万和小学4.1班的徐娅萱同学对辅导员老师说:“没想到一粒米是这么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来自4.2班的余佳艺同学说:“我今天真是太开心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稻谷,还是各种颜色呢,有紫色、黄色、绿色……”
秋分时节,农博岛内一片五彩斑斓,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个孩子脸上。
PART
02
一粒米的古老历史
带着对一粒米神奇旅行的浓浓兴趣,同学们从多彩的大田来到农博四号馆“四川农耕文明博物馆”。
▲孩子们参观“四川农耕文明博物馆”
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重回远古时期去了解农耕文明,看古时候人如何耕地、养鸡养鸭、制作工具;一睹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水利专家李冰,认识治水英雄大禹。
▲讲解员认真地为孩子们讲解
让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去模仿古代农耕劳作俑,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去匹配一个农耕劳作俑,一下子就变成古代人啦!
▲孩子们模仿古代农耕劳作俑
最后,孩子们认真阅读习近平爷爷说的“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这句话。
4.1班的何逸鑫同学说:“原来农业也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以后一定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家乡人民做贡献”。
PART
03
一粒米的N种用途
秋天的天府农博园,尤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金色的主展览馆如翻涌的麦浪,形如青苗的“科创林盘”,状似山川瑞雪的“文创林盘”散落在农博园的田间地头。
▲中国天府农博园
孩子们穿过“24节气长廊”,一路吟诵24节气歌,进入“米的n次方”展台。孩子们仔细聆听了稻谷的生长过程,了解了稻谷的多种用途,大家不禁惊叹稻谷不仅可以煮米饭,也可以做米粉、米线、发糕、粽子等食品,还能制作米酒呢!就连稻草也能制作成各种工艺品。
孩子们随手捧起金黄的稻谷,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在屋顶手工作坊,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稻草人。
一根根金色的稻草,在孩子们的手中慢慢变成了稻草人的头、手、脚,有的孩子还给它扎上小辫子,画上眼睛、嘴巴并穿上衣服。一张张笑脸伴随着爽朗的笑声,这笑声中承载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眷恋,对土地的深情,对丰收的赞美。
▲孩子们动手制作稻草人
▲漂亮吗?
未来可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束一天的研学课程,挥别美丽的中国天府农博园,“庆丰收,迎盛会”六个大字在田间迎风飘扬。
▲中国天府农博园
让每一个孩子不断向下生根,努力向上生长,是新津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我们将在研学旅行这片行走的课堂上,厚植学生乡土情怀,为点亮乡村教育努力前行!
END
来源:新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