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与发现实验室主任 曾刚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徐小奇
日前,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到3%至3.2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未来是否还会加大加息力度,美国通胀能否真正缓解?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此背景下,A股未来会有何表现?搜狐智库就此对话了上海金融与发现实验室主任曾刚。
“当前不仅是美国,全球都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这与各国央行在疫情之后采取极其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有关,表现为货币的超发。”曾刚说。
曾刚指出,货币天量发行促进了消费,在需求端构成了比较强的购买力。而在供给端,能源转型、俄乌冲突等导致成本上行,是造成目前通胀持续的因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能不能产生效果?曾刚表示,会产生效果,但是效果比较有限,而且所需要时间会比较长。
曾刚解释,货币政策无法直接影响产业链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只能间接影响。所以美联储很难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明显抑制通胀。“美联储逆转通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可能会演化出经济的衰退。”
曾刚表示,疫情期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让股市上的一些投资加了杠杆。而现在利率的上升,显然是会戳破杠杆,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波动、崩溃。
“未来可能在加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不仅是美国股市,全球很多国家的金融市场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实体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他说。
曾刚指出,鹰派的发言说明,美联储目前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已经做了选择,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胀,所以会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美国的经济衰退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而且肯定会外溢。
他分析,这对中国当然也会有影响,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还是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通胀,而是增长。所以,我们目前还是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稳增长而努力。”
在曾刚看来,要隔离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大汇率的弹性,通过汇率波动减少加息对货币政策可能形成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要适度加强对资本项目流动的管理,避免加息导致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