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天气)
北纬30°,是一条传奇的纬线,世界多个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都在这条纬线上。这条线,也是黄金产茶带。
作为“革命老区”“白茶之乡”“贺龙元帅故里”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也正处在这条纬线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云山雾绕,这样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山地,正是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区带。
高山云雾出好茶,桑植也受益于独特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孕育出了极具“风花雪月”特色的桑植白茶。
桑植种白茶有700年的历史,但真把它变成有竞争力产业,还需要精心的布局和推广发展。
从2016年开始,桑植县制定了打造桑植白茶品牌的思路,引进新技术,改良老茶园,引进新品种,扩建茶叶生产基地,还建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白茶地方标准体系。
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2019年,“桑植白茶”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每年的桑植白茶文化节,成为政府重点打造的桑植白茶交流推广和文化品牌。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孕育了桑植白茶,县委、县政府将它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计划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十万亩以上。”桑植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茂蓉说。
有了政府布局,还离不开人的努力。
采访团队采访桑植白茶产业发展和气象服务情况 图/刘玥
“早上不能太早,雾多,空气湿度大,对茶青色泽有影响。中午晒的时候,太阳太强,一晒就会糊了,一般中午前就要收进来。上午的时间,要眼观其色,茶青色泽变化到什么程度,那个茶叶边边卷到什么样子,都要把握好。稍微懒惰一下,最好的白茶就从时间里溜走了。”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珍元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团队介绍着采茶的诸多关键。
在茶叶界,“明前茶”是价值最高的一批,一斤的价格在几千元不等。得益于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近年来明前茶采摘时间提前了不少。对于刘珍元来说,茶叶什么时间段有望采摘,具体哪天能采、要请多少人,时间窗口关乎着这座接近万亩茶园、3万农民工的收益。
时间的判断,与天气密切相关。一份与生产密切结合的天气预报,关乎着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收入。
“公司种植白茶10年来,得到了桑植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气象部门利用‘直通式’服务方式,将气象信息直达农户手中,指导和帮助茶农发展茶叶种植、管理。”刘珍元说。
茶叶种植与气候息息相关,桑植县气象局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以“直通式”服务为抓手,制定茶叶种植周年计划,紧盯关键季节、关键时间节点,一对一实施气象专业服务,把气象信息送到田间地头,让种植大户合理安排生产、采摘、管理、加工。充分发挥气象先到作用。
县气象局按照湖南省气象局的安排与部署,探索“前店后厂”模式,应用省气象局开发的“天帮忙”APP,将种植养殖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等乡村经济实体纳入在内。由县气象局牵头实施推广应用,APP集天气咨询、科普宣传、专家指导在线实时互动、有问必答、解疑答惑、病虫害诊断治理等环节,让气象服务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
为推动桑植白茶品质升级,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力推桑植白茶参与“中国气候好产品”品质认证,并已经与县政府签订了推广合作协议。目前,当地桑植白茶产值规模已达2.8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和农民的“致富茶”。
云山雾绕的桑植孕育了高山白茶,同样的云雾,也造就了张家界武陵山脉的奇特气候景观。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美誉,晴时观奇峰,雾时赏云海,夏日金鞭溪蜿蜒如世外桃源,冬日雾凇奇景美如梦幻仙境。青山不变,始终在原地矗立,而不断变化的天气却为这美景披上了许多不同的“外衣”。
何时能看到云海?何时能赏到冰雪世界般的雨凇雾凇?答案看似捉摸不定,但背后的“密码”早已被气象人牢牢掌握。
“近年来,气象部门在这里建设了20个左右的不同观测站,包括自动气象站、实景观测站,还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2018年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天门山雷达,这为把握短时临近天气,开展景观预报和防灾减灾服务创造了有力条件。”张家界市气象局局长周新成说。
“例如早晨气温在18℃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太阳一出来就很容易看到云海。”周新成介绍,多数景观可以提前3天进行预报,准确率在80%左右,这些预报为游客安排行程提供了便利。
在2021年底与2022年初的几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张家界市气象部门提前做出准确预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雾凇奇景,更有不少平台主播连续开展直播,游客人数直线上升。
围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在一次次考验中淬火提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未来,气象部门将以更精细、专业的服务,继续为这绿水青山书写“金山银山”的致富新篇!
作者: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悦 刘玥 王世雷 周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