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基本都有一颗好胜心,赢了就笑,输了就哭。
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让孩子有上进心,但好胜心过强,又容易“输不起”,一失败就陷入低落、颓废的情绪,所以白岩松曾说:“父母不但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能“输得起”呢?可以试试这6个方法。
1.允许输了的孩子哭
虽然孩子面对失败表达的方式不对,但孩子输了已经很难受了,如果这时父母强硬地说:“输了就输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许哭!”,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没有被理解,更加焦虑。
此时父母可以用同理心安抚孩子,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不是无理取闹,你现在很难受,想哭就哭吧,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往往这个时候,很多孩子反而不会哭,而是会被家长的话逗笑,很快把负面情绪忘掉。
2. 及时且正向的引导
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忘了,并不等于把这件事忘了,这时候父母要做积极及时正向的引导。
孩子过分重视输赢,很多时候是由于父母过度关注结果,夸大了结果的影响力。比如家长不停地赞扬得第一名的孩子,并对落后的孩子说:“看人家多厉害,你得多向人家学习。”孩子听了心里就会不舒服,下一次也试图通过“必须赢”来获得周围人的关注。
因此,想让孩子“输得起”,最好的方法是降低结果的影响力,多强调孩子在过程中的优秀表现。比如这时候可以这样说:“虽然刚刚跑步你落后了,但妈妈注意到你一直没有放弃,而是努力追赶,妈妈特别为你骄傲。”
让孩子明白在过程中获得了什么经验或者感受,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这样,孩子以后做任何事的时候就不会把所有的关注力放在结果上,而更注重体验的乐趣。
3.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孩子提升能力
做完情绪引导之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做复盘,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
如果是技能类或知识类的比赛失败了,可以带领孩子分析具体是哪方面的能力或知识点没有掌握,帮助孩子制定全新的目标和计划,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快速从低落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同时也能正确看待自身问题,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注意,如果当时孩子的情绪还是不佳,可以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或者第二天做复盘,因为做复盘的时候需要回忆,有可能会将孩子再次带入崩溃的情境中。
除了做好这三个步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注意这三点:
1.父母自己也要学会认输
不光是孩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为孩子做示范和引导。
比如公司举办羽毛球比赛,但爸爸没能拿到第一,这时就可以跟孩子言传身教:“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有些遗憾,但爸爸在比赛过程中又跟高手们学到了好几招新招式,而且得到了锻炼,爸爸觉得很开心。爸爸觉得只要多加练习,下次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和孩子分享自己失败的经历,以及解决方法,孩子便会感同身受,对失败做正向的归因和思考,未来遇到挫折也会有良好的心态。
2.让孩子体验失败,承受一些挫折
有时孩子输了就会大吵大闹,父母会立刻迁就孩子,故意让孩子赢。殊不知这么做,反而会让孩子的好胜心越来越强,起到反效果。
不停地保护孩子的玻璃心,不让他们直面失败,对他们毫无益处。等下一次再失败时,孩子就会觉得羞耻,甚至难以接受。
所以,多让孩子体验失败,承受挫折,才能培养孩子豁达的心胸,积极面对失败。
3.幽默化解尴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时孩子是觉得没面子,才会“输不起”。这时采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帮孩子转移注意力更有效。
比如孩子数学考试没考好,心情失落,父母可以这样说:“一次没考好没关系,咱们又不是机器人,机器人是因为脑子里有程序才能不算错,难道你的小脑瓜里也装了小程序吗?让妈妈看看!”
幽默的方式能让孩子开怀大笑,忘记“输”的难过。
刘震云说:“生活本没有输赢,但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便是输家。”
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爱拼才会赢”的“狼性”很重要,培养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气概更重要。只有“输得起”的孩子,未来才会赢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