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我们在迎宾馆前集合,乘车前往岱庙,寻找古人的足迹,清晨雾气还未消散,青山有了雾气的映射,增添了出行的小小诗意。
车上高速,行经泰肥山区,颜老师介绍一一五师曾在这里与日寇交战,陆房战役就是绝地突围的著名生死战。
8:10,我们到达第一站岱庙,刚走下车,一棵古树映入眼帘,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仍傲然挺立,它位于东岳大街中央,周围有围栏保护,足以体现人们对历史遗迹的重视与保护。
正阳门位于岱庙南边,前有岱庙坊,雕刻有龙凤图案,代表这是一座皇封园林。我们从正阳门进入,首先看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上面四字为小篆,碑文为楷书,记载了自唐玄宗至宋真宗不断为泰山神追加封号的经过,以及真宗封禅泰山、谢天书的重大变化,碑阴有明代“五岳独宗”四字题刻,可见后代文士的借碑抒怀。
走进岱庙碑林,仿佛在各个朝代之间穿梭,岱庙因历史久远,藏碑颇为丰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碑——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还有宋代的《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等等。宋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其中有一座十分奇怪的碑刻,岩字下一个点,经颜老师解释后,我知道那个点代表重复的字,即碑文为“岩岩”,代表泰山岩岩,是裸露高大的意思,文化因素,无处不在。
我们来到东南的汉柏院,院内古柏苍劲葱郁,碑石林立,之所以叫汉柏,是因为它由汉武帝时所植;树下有刘海粟的《汉柏》,米芾的《第一山》,墙内还嵌有乾隆皇帝登岳传作,可见到清朝,岱庙还是皇帝的休憩之所。
我们途径东御座、任安门后,便来到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与其他两殿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没有盘龙柱,天贶殿内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全长62米,高3.3米,以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场景为蓝本,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壮观场面,是现存的珍贵壁画典范之作。
从厚载门,我们走出了岱庙,先到王母池一走,接着匆匆吃午饭,也算中间的休息,午后赶往泰阳稍西的普照寺。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居住的普照寺和五贤祠。他曾于1932年3月至10月和1933年8月至1935年11月两次隐居泰山,在这期间,心系国运,矢志抗日,凿泉建桥,兴教办学,扶危济贫,与泰山结下深厚的情缘。他是爱国将领,民主壮士,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在五贤祠,我们看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感知了那段血染的红色历史,仰视了哪些不言己事的大爱人。
时间匆匆,一天时间,我们走过文化底蕴深厚的岱庙,感受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走过王母池,感受民众信仰的祈福文化;走过冯玉祥先生隐居的普照寺和五贤祠,感受平民将军的赤诚情怀。一处处泰前名胜,就是一部部立体的文化大典,让我们品读有据,触目惊心,知道前行的方向与时间宝贵。
我们,是未来中华文明接班人。
(作者:张亦文,东平县实验中学学生。 本文由著名学者颜建国倾情推荐。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