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范围广泛,数目较多,据统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水面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3个,500-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8个,10-5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600余个;此外,还有大量的冰川、瀑布、泉点及遍布大江南北的湿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修建了9.8万余座水库、27万余座水闸、32万余公里堤防,11亿余亩灌区,以及众多的水土流失治理区,这些水利工程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水利风景区在维护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诸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水利风景区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完善水利风景区绿色安全服务设施、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同时,落实景区管理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以文理水 以文兴水
文旅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景色、管理和服务上,也体现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上,水利风景区也不例外。
近年来,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思路逐渐由单一的“治水”与“造景”转变为更加注重当地水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上,发展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资源,重点突出其文化功能和时代价值。在加强水利遗产和古代水利工程遗迹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融入水文化和当地历史人文因素,合理利用已有建筑、既有设施和闲置场所,开展文化、科普、教育等活动。
以四川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作为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这里除了千里嘉陵柔美的身段,还有着千年厚重的相如文化和千古浪漫的爱情故事,生态历史文化糅合,诞生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嘉陵第一桑梓。
而嘉陵第一桑梓也把一江碧水做出了大文章。景区水文、地文、人文、天象、生物景观丰富,拥有嘉陵江码头古镇、浪漫家园漫滩生态园、水上观光游乐园等,被誉为“嘉陵江上最浪漫的休闲家园”。
此外,景区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新产品,鼓励文旅发展与社区联动,充分利用非遗传承项目、民间艺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游,形成了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还依托廉政文化、码头文化和非遗资源,打造文化创意、相如研学等文化旅游产品,致力让景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居民增收。
当然,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提是生态保护,嘉陵第一桑梓在牢牢守护嘉陵江最美绿色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提高游览品质,赋予一草一木、一碑一亭以生动的历史传说,从细节上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同时,多次举办文旅发展交流会、传统节假日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吸引游客参与。
目前,嘉陵第一桑梓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开发出了水上游览、自然生态游览、非遗文化游览等多条旅游线路,打造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健身于一体的多元文旅目的地。
以水兴旅 以水富民
近年来,我国水利风景区在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与旅游品质,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并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以宁夏中卫沙坡头水利风景区为例,作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宁夏沙坡头是宁、蒙、甘三省(区)的交接点,是黄河第一入川口,也是欧亚大通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景区东起沙坡头水利枢纽堤坝,西至黑山峡宁夏、甘肃交界处,南靠山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沙漠,中间被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沙与河这对本不相融的矛盾体,在沙坡头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撮合在了一起,沙堤高耸,河水奔流,沙为河骨,河为沙魂,相依相偎,和谐共处。
沙坡头充分整合黄河、沙漠、高山、绿洲等自然资源,集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孟家湾新石器遗址、秦代窑场、汉代河堰、丝路驿站、西夏皇家花园于一地,融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治沙成果于一体,打造了独具风情的黄河旅游、沙漠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主的复合型旅游产业体系,实现了以水兴旅、以水富民。
沙坡头靠水吃水,靠沙吃沙,完善全域供给体系。强化休闲度假产品供给,打造了黄河3D玻璃栈桥、沙漠帐篷星辰酒店、沙坡头南岸黄河民俗集群等一批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强化文旅产品供给,投资1.6亿元打造了国内首台大型魔幻情景体验剧《沙坡头盛典》并实现常态化演出;强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了以南北长滩古村落为代表的黄河农耕乡村记忆旅游带,以童家园子为代表的大漠丝路乡村休闲体验之路,以硒砂瓜、富硒苹果、有机枸杞为主的特色农业休闲聚集区;强化研学产品供给,推出了大漠探险夏令营、沙漠徒步挑战、沙画体验、西夏瓷制陶等特色研学产品;强化康养产品供给,依托中医五行理论,推出硒砂五行沙疗和大众沙浴产品,让广大游客在度假中体验私人定制的沙疗养生,实现景区品牌影响与经济收益“双提升”。
区域协同 人水和谐
水利风景区,顾名思义,以“水”为核心特色。江河湖泊等水利资源本就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和跨区域的空间特征,故水利风景区是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应大力推进跨界、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实现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这方面,京杭大运河是最好的例证。
大运河绵延3200余公里,纵贯2500余年,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大运河沿线有水工遗产、运河故道、古城古镇等1200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00余项,这些是大运河文化的独特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厚根基。
古老的大运河,历经千年沉淀,孕育了漕运文化、水利文化、商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态,是我国文化和旅游资源高度聚集的地区。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也是一个有着无限发挥空间的超级IP。
从京杭大运河南端出发,穿过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运河两岸的常州东坡公园、镇江金山寺,秀美江南依次展开。沿运河一路向北,济宁南旺戴村坝、河北白洋淀、天津三岔河、北京白浮泉……从京杭大运河,转入隋唐大运河,再到浙东大运河,最终飞越宁波三江口,这里是中国大运河的入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赋予台儿庄古镇温婉秀美气质
千年运河上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打造新时代千年之城
自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8个省市30多个城市。
点多、线长、面广,大运河沿线交通路网密集,产业体系完备,各类资源丰富,只有将运河沿线城市有机串连,培育城市间联动发展新动能,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才能形成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合力,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综上,水利风景区是人类在用水、治水、管水、赏水、亲水等方面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对水的认识与思考、感悟与理解、认识与把握的不断丰富和升华,用水、治水、护水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的不断解放和创新,人们在满足水工程、水环境除害兴利要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其文化功能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水利风景区建设已成为水利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望成为水利工程继供水、发电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有903家,《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00家以上国家水利风景区,到2025年末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将超过1000家。
我们应把握机会,以水为“媒”,利用现有优势资源,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定以河为轴心、以水利枢纽为节点,将水利旅游项目及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奏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乐章,以更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