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功臣,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确是不太好解决的。重用吧,他们的能力太强,担心。可不中用吧,就被人家说兔死狗烹。刘邦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他有很多做法也是被诟病的,尤其是他滥杀功臣。对于功臣,他选择了诛杀且丝毫不留情面。而到了赵匡胤的时候,他改变了一种做法,那就是杯酒释兵权,这个也是被很多人吹捧的一种方式,解除兵权可以,但不要杀,让他们回家想尽荣华富贵就行了。可到了朱元璋时期,他却还是采取了刘邦的那种形式,而且手段更加残酷。那么,好的不学坏的学,朱元璋为什么不学习赵匡胤反而是刘邦呢?
朱元璋压根是不可能学赵匡胤的,这两位有着巨大的不同,局面也不太一样。
别的先不说,我们大概可以通过了解朱元璋和刘邦的一些相同点,就不难发现,他们有着诸多共同点。而从这些共同点背后就可以分析出他们为什么是一路人,与赵匡胤甚至包括唐朝的李渊这样的人反而不是一路人的原因。
朱元璋和刘邦都是苦出身,他们并没有做过前朝的官员,刘邦那样的官完全可以忽略不济。他们都受尽了曾经的苦难,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有一种自卑和敏感的心理,虽然当上了皇帝,但面对一众功臣,他们底气是不足的。所以,这样的人非常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包括朱元璋建国后废宰相,施行了一种奇妙的非常均衡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了解明朝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朱元璋说建立的制度处处体现出了平衡和牵制。
相反,看李渊甚至赵匡胤,他们骨子里其实并没有这个担心。只不过赵匡胤特殊在他是造反的,但他也只是担心军中出现同样的黄袍加身而已,这还真的与不自信甚至自卑扯不上关系。
其实,刘邦杀功臣,一方面就是害怕别人推翻他的皇位,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别人推翻他接班人的皇位。某种程度上,朱元璋杀功臣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他就是为了自己孙子朱允炆才这么做的。
那么,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最终的路也只能是诛杀功臣,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真的像赵匡胤那样,为了皇权,让他们在地方为所欲为,甚至受皇命贪污,显然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