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王继昌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广东省的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市广州塔旅游区、深圳市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佛山市华侨欢乐海岸PLUS、佛山市千灯湖片区和惠州市水东街6家单位入选,均在大湾区范围。
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激发消费活力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遴选要求包括综合面积、业态集聚度、公共服务、品牌知名度、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两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名单规律,建议广东省和大湾区结合不同地区差异化优势,进一步点亮“夜经济”,加速度释放发展新活力。
“夜经济”发展更加强调服务导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文化和旅游部两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名单,可以发现其中的综合服务导向在持续强化。
首先,文旅融合日益密切。以山西晋中市平遥古城等为代表,依托传统建筑发展的消费聚集区占比较高,且从第一批 的47.5%上升至第二批的55.3%。以现代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园占比则从15.9%上升至26.1%。而以北京朝阳区大悦城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街区占比下降,从11.7%下降至8.2%。新式文旅融合的规模化消费集聚区日益受到重视。
其次,IP类型更加多元化。除了主打传统文化IP,第一批名单中还包括主推运动及音乐等IP的消费聚集区。如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景区与北京海淀区华熙live·五棵松,借助冬奥会举办和国家鼓励全民健身的形势,分别发展滑雪与冰上运动。成都音乐坊则整合专业人才与商业资源,致力于打造独特的音乐产业生态圈。与第一批相比,第二批名单在IP 方面还做了进一步扩充,比如美食IP(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情街区)、酒IP(遵义市茅台酒镇)、温泉休闲IP(宝鸡市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等。而继续主打传统文化IP的聚集区也正在深挖本土文化,力求更加突出自身IP特质:如山东烟台市朝阳街-烟台山特色文化街区,以红酒文化、开埠文化为主题IP,充分挖掘开发烟台当地历史文脉。
第三,游乐场模式受到持续关注。相较于传统的逛吃消费模式,游乐场的一些互动类娱乐项目对年轻消费群体有着巨大吸引力。从第一批中的芜湖市芜湖方特旅游区、三亚市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等地到第二批中的朝阳区北京欢乐谷、佛山市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等地,可以看出政策对于游乐场所的作用一直在予以关注。
大湾区可结合差异化优势打造协同效应
从广东省和大湾区范围来看,不同城市和地区发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具有相应差异化的条件及优势,可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对应发展策略,推动文旅消费和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除第二批6家单位外,广东省去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包括:广州市北京路、广州市正佳广场、佛山市佛山创意产业园、中山市中山假日广场和潮州市潮州古城等5家单位,其中除潮州古城之外其他集聚区均分布在大湾区城市。两批入选的集聚区分别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及潮州等城市,其中广州和佛山分别有4家和3家集聚区入选。从夜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上述城市大致可分为两类。
广州、深圳和佛山的夜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根据《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显示,从各省份额分析,百佳榜中共有22个省份的县域榜上有名:广东省和江苏省各15个,并列上榜数量首位。而广东入选的上述15个县域大部分隶属于广州、深圳与佛山。根据《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1-2022》,2021年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前十为:重庆、长沙、青岛、成都、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广州和天津,深圳与广州分别位居第八和第九。
惠州、中山和潮州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范建华曾指出,“旅游产品的生产本质上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旅游消费本质上也就是一种文化消费”。惠州市水东街、潮州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山假日广场也可充分开发中山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三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供了沃土。
总体来看,广东省和大湾区各地可充分利用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制定相应举措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发挥文旅企业作用,推动新型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发展。以第二批入选的广西柳州月也侗寨为例,该项目由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下属的三江县志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深度融合结合当地侗族特色文化(侗族特色餐饮、“斗牛”非遗、特色侗族技艺及侗族非遗舞蹈曲艺等),显著拉动当地消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播。二是大湾区各平台可整合文旅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惠州、中山以及潮州或可借助大湾区发达的金融平台,吸收资金助力本地夜经济项目升级改造。广州、深圳、佛山可面向整个大湾区的消费者,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打造更具辐射力的“夜经济”文化旅游品牌。三是文旅和消费政策适当向夜经济倾斜,比如文惠卡等可酌情覆盖部分夜经济商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