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韩信、诸葛亮都是盖世英杰,也都各有所长。如果单论军事才能,那韩信绝对超过张良和诸葛亮甚多。这不单单是因为汉高祖的那句“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评语,单举出战例和成就,就能看出差距。
我们先来看看张良的战绩
张良的军事生涯是从刺杀开始的。在博浪沙,他让刺客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车队,结果是“误中副车”。这次失败,如果不是他找的刺客能力太差,就是他自己的情报搜集工作没有做好。不管是哪个原因,都表现出当时的张良,对于战场和刺杀的理解,都是比较肤浅的。
刺杀事件之后,张良还曾经两次亲自带兵。一次是在陈胜吴广起兵之后,他也聚集了百余人。但是最终没能形成战斗力,只能去投靠景驹;还有一次项梁立了韩王成之后,张良和韩王成一起“西略韩地”,结果刚攻下几座城池就遭到了秦国部队的反扑,得到的城池又丢失了,自己的部队也成了“颍川游击队”。可见,张良不管在组织人员上,还是战场攻伐上,都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战绩
诸葛亮的军事生涯,是从南征孟获开始的。在此之前,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他都没有真正参与指挥。虽然在《三国志》中着笔墨不多,但是诸葛亮的这次南征应该是不容易的。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战斗力普遍较强,宋明时代,南方的少数民族匪患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直到清朝改土归流才安抚住了他们,可见其强悍。而且南方的自然环境恶劣,毒虫瘴痢极多。诸葛亮能够南征成功,可见其对军队的管理能力不差。
而他的第二次战争:对曹魏的北伐战争。这次战争中,诸葛亮求稳的战术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除了第一次北伐时采用了一些疑兵之计外,剩下的几乎都是“轧硬营,打死仗”,和对手拼粮草,拼后勤,一点被阻就会整体被动。甚至到了第六次北伐时,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他仍然不肯兵行险着,结果自然还是无功而返。
但是,诸葛亮的战术布局能力还是不错的。在第六次北伐退兵之时,诸葛亮选择的扎营地点得到了对手司马懿的肯定,给了个“天下奇才也”的评价。可见在临战之时,诸葛亮的表现尚可。
所以综合起来,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比张良要强,但是仍然达不到名将的地步。缺少奇谋,过于谨慎,一直是他的缺点。
我们再来看看韩信的战绩
韩信的战绩,绝对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刘邦说他“战必克攻必取”,可谓是实至名归。出道以来,他打得著名战役主要是十次:陈仓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破代之战、井陉之战、胁燕之战、破齐之战、潍水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战术运用每一次和每一次都不一样:陈仓之战硬攻废丘、京索之战突袭致胜、安邑之战声东击西、破代之战长驱直入、井陉之战洞悉人心、胁燕之战虚张声势、破齐之战攻敌不备、潍水之战以水为军、彭城之战背后突袭、垓下之战十面埋伏。看韩信打仗,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眼花缭乱。一次次的战术变化,让人看不见他的极限在哪里。能把战争玩到他这个境界,古今名将中,几乎找不出第二人。
再看看韩信的对手,你会发现很多都是当世名将:陈仓之战对章邯、井陉之战对陈余、破齐之战对田广、潍水之战对龙且,垓下之战直接终结项羽。能够在高手的博弈下赢得胜利,尤其可以显示出韩信的指挥能力。
尤其难得的是,韩信的军事才能之全面,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刘邦曾问韩信可以带兵多少,韩信的回答是“多多益善”。从垓下之战的表现来看,韩信确实没有说大话,近百万军队在他手里被管理的井井有条,每一路兵将都能各司其职,面对项羽的垂死挣扎仍然能保持严整的阵势。如果韩信没有顶尖的管理能力和极为清晰的头脑,是无法做到的。
练兵方面,韩信也很厉害,甚至厉害到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井陉之战后,刘邦曾经夺走了韩信的精兵。但是很快,韩信就招募了一支新军,并且依然能战无不胜,令行禁止。如果韩信没有顶尖的练兵能力,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也在楚地练兵。刘邦正是因为害怕韩信的武装力量,才在云梦泽用计擒住韩信,并最终导致了韩信被杀。
总体来说,张良、韩信、诸葛亮三人,各有所长。张良善于战略和国际谋略,诸葛亮善于治国理政,韩信善于领兵打仗。如果单纯的比军事才能,韩信比其他二人强得不是一点半点。而张良和诸葛亮比起来,在军事上也要逊色不少。所以,三人的军事能力排名应该是韩信、诸葛亮、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