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秋日,但荷塘里朵朵娇艳的荷花依然在傲然绽放,白的清纯,粉的妩媚,红的热烈,满塘尽是摇曳的荷花,伴着周围青翠的树木和啁啾鸟鸣,让人有恍若置身江南的时空错落感。这,不是江南, 而是博乐市贝林哈日莫乡夏热勒津村的小荷农家乐。
这片荷花池,是农家乐业主王艳玲奋斗了20年梦寐以求的。
荷花池景色诱人。
女人都爱花,王艳玲最爱荷花。有一年王艳玲回家安徽省亲,她看到碧叶连天的荷花,清香宜人、姿态可爱,被深深吸引,遂暗下决心,在自家的鱼塘里种荷,夏可观景、冬食莲藕的美好心愿就此树立。然而,她的想法被大家否定,在北方干旱少水的自然环境中,种荷不就是异想天开嘛。
生性倔强的王艳玲可不这么轻易放弃,在一片反对声中,她决定不走寻常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盛开的荷花。
2002年4月份,她从安徽的荷花种植基地购买200枚藕种,空运到达乌鲁木齐,她组织人手前去运输,寻车、找人、想办法做好防冻措施,王艳玲说“费老鼻子劲”才顺利运回来。看着被泥巴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藕种,黑乎乎的一坨,她充满了希望。冰雪消融后,她在鱼塘里专门开辟一方水域,把藕种埋在肥沃的淤泥种。她天天去看,可是几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甚至一个季度都要过去了,她的藕种还没有任何动静,连一个芽尖都没有,王艳玲着急了,她成天守在那里,赤脚在冰凉的水里摸索,翻出藕种仔细查看,没有任何问题,可它就是不发芽,看呀看,等呀等,心里跟着火一样。她多次联系厂家,终于找到原因:由于本地气温回升晚、气候干燥,它们“水土不服”。第一次种荷失败了。
种不活就放弃吧,大家都劝她。王艳玲笑嘻嘻地不做声,心里却盘算着另一个计划。
游客在赏荷。
2004至2007年,王艳玲作为乡里的妇女致富带头人,有了去疆外学习机会, 她又多次引进荷花品种。有一年投入5万元购买藕种,但是因为气候和管理不当,又一次失败, 王艳玲终日寝食难安,情不自禁地流泪,她问自己,种个荷花咋就这么难?但是她不想就此作罢,也不想别人看她笑话。她继续学习种植技术、咨询专家,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再次硬着头皮咬着牙,又从湖北、重庆等地引进晚种荷花,不曾想,荷花竟然活下来了。
游客在荷花池边拍照。
几年时间里,从投石问路的迷惘,到初见成效的惊喜,艰苦辛酸自然不在少数,但最终王艳玲如愿以偿——种活了荷花。更为可喜的是,她引进的不同品种,花期也不一样, 荷花能从6月一直开到10月。
2007、2008年,最好的时候,她种了50亩荷花,水光潋滟,鱼游池底、荷香满塘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她还成立了小荷果蔬农业专业合作社,王艳玲的笑容比荷花还灿烂。凭借这方别处没有的景致,她扩大了规模,盖了包厢、扎了蒙古包,建了能容纳500人就餐的餐厅,吃农家饭、赏荷塘景、游田园风光成了主打品牌,她的荷花宴更是成为游客口口相传的舌尖美味。来吃饭的客人需要提前预订,有时候还要排队,订单一个接着一个,账本记了一本又一本,农家乐的名声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
以荷花为主题的美食。
但王艳玲并不就此满足,她的理想是让游客全身心体验乡村的魅力。她不仅搞了垂钓、体验采摘等,还发展了亲子游、研学游等时下受热捧的旅游方式。她自己养鸡鸭鱼鹅,自己种水稻果蔬,这些有机的产品全部提供给游客,打造她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她的用心、细心也得到了游客称赞: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体验了小时候的生活!
王艳玲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荷花养活了,农家乐开火了,王艳玲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能人、强人、妇女致富带头人。带头不仅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是对乡亲们的相助相扶——几年来,她解决了村里近800人次的富余劳动力和贫困大学生在农家乐打工,为大家创造增收的机会。
王艳玲计划,今后几年持续擦亮“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等以农事活动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品牌,让这里成为大家都想来、来不想走的地方,她说,只要肯努力,这么好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出彩。
文:谢晓研
图:博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视频:俞疆乐
博州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吕海洪编审:符艳平 编辑:熊娅楠责编:熊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