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肉丝没有鱼,宁古塔也没有塔!
如果要说清朝人最怕去的一个地方,一定就是“ 宁古塔”了,那里是人间地狱、九死一生!
对于“ 宁古塔”,不了解的人只听名字会想当然的以为其真身是一座塔,就好比一座监狱,大不了就是将人关到塔里面去。而真实情况却不是的,宁古塔可没有塔,名字的由来据说乃是因为努尔哈赤六个孩子曾居于这里,故名为“宁古塔”,宁古塔位于东北边疆地区,大抵就是现如今黑龙江一代,地处荒凉。
古时皇权专治,正所谓帝皇一怒,血流千里,治理国家,往往需要法律,古时候死刑可以说是比较惨的刑法了,当然比车裂,凌迟等刑法就稍好一些了,然而出了死刑以外,有一种惩罚,往往让人谈之色变,那就是“流放”。
既然是流放,那么就不会让你去什么好地方享福了,一般就是把人往最为偏僻荒芜的地方赶!比如唐宋时期,一般就是流放岭南,因为那里是最落后的地方,开发程度很低。当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就曾经被贬岭南,还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也就是苏轼这样豪放豁达的人能这么想,要是换柳永来,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心境了。
然而到了清朝,岭南这些地方都被开发了,看看当时的广州多有钱,所以自然不会再把那里当作流放之地了,于是“ 宁古塔”就成了新选择。
首先第一个原因,那里是真的苦啊,绝对的苦寒之地,相对于现在的环境,古时宁古塔的周边地区可谓是惨不忍睹,野兽夜吃人,沼泽遍布,流放至此的人无不夙日忧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曾有言黄泉一路,而到过宁古塔,十路黄泉也无惧了,相对于现在的夏日度假好去处,古时的宁古塔却充满了萧瑟与凄寒,因各种原因流放到宁古塔的人们,面对的只有成为奴隶,充军,或者被卖掉换取军需等几种途径,所以多数的人即使愿意面对死刑,也不愿意流放宁古塔。
不过古时候流放宁古塔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过多的流放之人滞留在宁古塔地区,经过不断的努力使其周边环境不断改善,以至后来成了现在夏日度阴的好去处。这也是为何清朝朝廷会把犯人流放至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帮助当地建设咯,毕竟苦寒之地,也只有让犯人来!
然而,流放宁古塔对于那些志在报国的文人士客的人来说就是身心的双重折磨了,一句“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流放至此,便意味着几乎不能再有任何机会一展抱负了。所以,古时的宁古塔可以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座重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