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0年,东吴大都督周瑜英年早逝,年仅36岁,他的去世,使小乔失去了丈夫,东吴失去了大都督。小乔年纪轻轻,失去丈夫,没有改嫁,和她姐姐大乔一样,成为了寡妇。但是东吴不能一日没有大都督,孙权采纳了周瑜临终前的建议,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将周瑜生前的四千私人部曲都交给鲁肃,令其驻守江陵(荆州南郡治所)。
此时,鲁肃接替周瑜,统领东吴水陆兵马,成为新的大都督。他到底有多厉害,凭啥成为东吴的大都督?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鲁肃是一个“老实人”,多次被诸葛亮蒙骗,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能胜任东吴大都督之职。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演义中,鲁肃性格敦厚,无论是对谁,都非常礼貌,给人一种很“绅士”的感觉。他将诸葛亮请到江东,本意是劝阻孙权不要归顺曹操,要联刘抗曹,并叮嘱诸葛亮,千万不要对孙权说曹操的军队无边无际,害怕吓着孙权。而诸葛亮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孙权面前夸大曹军的数量及战斗力。
又如,周瑜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劲敌,迟早是东吴的心腹之患,于是设下计策,要以军法除掉。鲁肃却宅心仁厚,多次泄露周瑜的计划,让诸葛亮一次又一次逃脱。如果鲁肃不给诸葛亮提供二十条大船,诸葛亮即使再逆天,也不可能草船借箭,完成周瑜交给的任务(造十万支箭),就可能被周瑜顺理成章军法从事。
鲁肃多次讨要荆州,都被诸葛亮诓骗,忽悠,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在诸葛亮的忽悠下,成为了刘备借荆州的担保人,差点被害死。
以上内容都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故意贬低鲁肃,将其刻画成一个“才能平庸”的老实人。
实际上,我们都被三国演义“骗”了,正史上的鲁肃,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有才能的战略家,原因有以下三个。
其一,正史上的鲁肃,为孙权提出了与诸葛亮《隆中对》齐名的《榻上策》。
孙权和鲁肃相谈甚欢,合榻对饮。孙权志向不够远大,继承父兄基业后,希望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主。鲁肃纠正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他给孙权制定了今后的战略规划,消灭黄祖,占领江夏,逐步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进而称帝,最终目的是一统天下。
当时是公元200左右,汉室仍在,鲁肃竟然给孙权提出如此战略,他的战略眼光不次于诸葛亮。
其二,正史上的鲁肃,提出并促成联刘抗曹。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击败曹军,主要是因为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组成联军,合力抗曹。孙刘之所以能联盟,最大的功臣是鲁肃。鲁肃不畏艰险,过江吊唁刘表,见到刘备之后,与之商讨联盟事宜。他力邀诸葛亮过江,面见孙权,最终促成孙刘联盟。
在打败曹操后,鲁肃主张将周瑜打下来的荆州(南郡)借给刘备,稳固了孙刘联盟,防止被曹操各个击破。
其三,正史上的鲁肃,单刀赴会,斥责关羽。
荆州是江东孙权借给刘备的,理所应当归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是刘备变成了一个“老赖”,拒不归还荆州(如果换成是我,也不会归还荆州)。鲁肃为解决荆州问题,他以大局为重,反对武力收回荆州,于是邀请关羽赴会商讨荆州问题。
双方各自将军队布置在百步开外,将军们带着单刀赴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单刀赴会。在大会上,鲁肃多次指责关羽,说的话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大意是:我们江东当初好心收留你们,给你们一个立足的地方,真心帮助你们,你们现在得到益州,为何言而无信,不归还荆州。如果你们没有归还荆州的意思,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你们还是不肯。
关羽当时没有据理力争,荆州的一员大将插嘴说了一句话,又被鲁肃骂得体无完肤。关羽操刀在手,却训斥自己的手下大将,他不敢和鲁肃翻脸。正史上的单刀赴会是不是和演义中的不一样啊,是不是有点惊讶。此次单刀赴会虽然没什么结果,但是为后来的“湘水划界”奠定了基础,刘备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还给孙权。
结语
正史上的鲁肃,是一个非常有厉害的大战略家,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战,他又顾全大局,胆识过人,单刀赴会,与关羽商讨荆州问题。
对于这些,作为鲁肃的好朋友周瑜,他非常清楚,因此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让其继任为东吴大都督。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