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河以水串绿、以绿生水,通过水系串联绿地系统和慢行系统,建设低碳生态水系。 史玉江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日电(史玉江)初秋时节,蓝天白云下的新疆铁门关市绿波荡漾、花繁叶茂,城中林、林中城、山环水绕,宛如走进中国的江南水乡。
登高远眺,蜿蜒在城市中的将军河、河上的几十座桥以及绿化带中的座座亭台,宛如镶嵌在绿色长河上的丝带,让整座城市都变得灵动起来。
黄昏时分,漫步在将军河景观带的游人,欣赏着“塞上疆南城,魅力铁门关”的军垦新城风貌,感慨“十里将军河,清波染绿洲”的迷人景致。
这座年轻的城市缘何被命名为“铁门关”?城中的河流又为何叫“将军河”?
将军河以“十八团渠”开创者王震将军“将军”二字命名。 史玉江 摄
《水经注》中称铁门关所在的峡谷为“铁门关” 史玉江 摄
铁门关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铁门关是从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峡谷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坐落在距铁门市不远处、库尔勒市区以北约五公里的山麓中。
晋代起,这里就设立了关口,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被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的“天下最后一关”。
铁门关的名气,不仅是地势的原因,还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史载,西汉时期,张骞衔命出使西域曾路经铁门关,班超也曾饮马于孔雀河,故而人们又称孔雀河为“饮马河”。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登铁门关曾赋诗一首:“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旁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入其间,眺望峡谷深处,不乏九曲回肠之势的险段。而关驿就设在两座山的夹谷之间,高高的城楼上“丝路雄关”四个大字英姿飒爽。《水经注》中称铁门关所在的峡谷为“铁门关”,后人叫它“遮留谷”。
关驿就设在两座山的夹谷之间,高高的城楼上“丝路雄关”四个大字。 史玉江 摄
南北疆分界碑。 史玉江 摄
记者注意到,关旁石崖上“襟山带河”4个隶书大字清晰可见,山坡上保留有屯兵的遗址。门楼一侧的山坡上,还有清代战乱时期留下的弹药洞。
眼前的铁门关楼台关门虽为1989年修建的仿古建筑,但威严不减。关门右侧的孔雀河依山傍柳,水流潺潺,雄壮与秀柔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意趣。
“十八团大渠”孕育一座新城
1950年9月15日,在王震将军的亲自规划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十八团1300多名官兵,在铁门关周边的亘古荒原上兴修水利。
1951年5月15日,王震将军参加竣工通水典礼。其间,他挽起裤腿,跳进水流中,兴奋地捧起甘甜透凉的雪水。为纪念十八团官兵们的壮举,这条引水大渠被命名为“十八团大渠”。
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先后对其进行3次大规模改扩建,现已形成63公里的主干渠,年引水量约1.63亿立方米,灌溉着沿线的44万亩良田。
2012年12月,从铁门关峡谷南口艾乃孜流出的天山雪水,在“十八团大渠”流淌了60余年的时候,一座军垦新城在这里崛起。肩负着屯垦戍边职责使命的新疆兵团,将这座城市命名为“铁门关市”。在“十八团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流经铁门关市的这段河,被称为“将军河”。
跨“将军河”的桥铭刻着历史
“将军河上包括9座人行桥,8座公路桥,5座岛屿桥。每座桥都有一个名字,如胜利桥、军垦桥、为民东桥、为民西桥、三五九旅大桥、安定桥、吾瓦大桥等。”陪同者告诉记者。
桥上刻有军垦歌谣:“塔里木踏进不想出,变绿洲赛明珠;塔里木踏进永不出,继承者绘宏图。”这些早年流传于军垦战士口中的歌谣,如今成为铭刻在桥上的历史。
铁门关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党占鸿说,将军河设有20处景观节点绿地及景观小品,建成区绿化面积11.83平方公里,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1%和40.91%。“将军河以水为媒,打造了一个‘园在水中、水在园中’的公园式休闲水系,通过水系串联绿地系统和慢行系统,建设低碳生态水系。”
门楼一侧的山坡上,还有清代战乱时期留下的弹药洞。 史玉江 摄
建市近10年来,铁门关市在推进产城融合进程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统筹市域“一区九镇”发展。
目前,城市建成区扩大到5179.44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占全师的47%,经济发展引擎作用逐渐凸显。
从荒原到绿洲,从缺粮少衣到脱贫奔小康……60多年来,传承着红色血脉的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砥砺前行,尽展新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