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昌黎发布)
豆军庄,位于荒佃庄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处。东、南接北石各庄,西至欧坨,北靠前齐军庄。总面积1.69平方千米,村庄面积0.22平方千米,居民241户,813人。
7月6日,阴雨绵绵的午后,我们来到豆军庄村委会,村长找了位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早已等候多时。老人叫张家祥,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他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1973年入伍,当兵七年,曾写过多首诗歌、歌词,分别发表在《青岛日报》《解放军文艺》《海燕》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复员回乡在生产队劳动,仍经常写作给县里投稿,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老人现年70岁,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寒暄过后,老人侃侃而谈,使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夏季的夜晚,当街大槐树下乘凉,围着一堆驱蚊的烟火,听着老人们讲故事。
老人先从豆军庄的村名开始讲起。村名“豆军庄”从“窦军庄”谐音演变而来。然而该村并无窦姓居民,传说是明朝前期,军官率兵防守戍边,窦姓军官扎营之地。后山西张、王二姓移民到此,落户建村,得名窦军庄,窦军庄后简写为豆军庄。
豆军庄曾有一座“老母庙”,坐落在村西南。关于这座老母庙,还曾经有一个传说。
话说老张家、老王家两大家族在此安家落户,祖祖辈辈繁衍生息,既守卫边境,也发展生产,男耕女织,生活平静安稳。有一年,河西长凝(今滦南)有一鲁姓财主,家里老人过世,请风水先生看勘察墓地风水,风水先生将墓地选中后,对家主说:此地是不可多得的阴宅旺财之地,但在打墓子的时候,不能挖太深,否则会破坏风水。偏偏挖墓人中就有好事者,故意多挖一锹。一锹下去,扑棱棱从土里蹿出一对金鸽子,向空中飞去。财主见状,忙命仆人骑马追赶,鸽子飞过滦河,落在豆军庄西北方向二百米处不见了。仆人下马在此做下标记,回去禀告鲁财主。鲁财主花高价买下这一块土地,命人在此建阴宅,把老人葬在了这里。村民将这块地称为鲁家坟。自从筑起鲁家坟以后,豆军庄这一方连年遭灾,水患不断,粮食颗粒无收,村里青壮年不断死去。老王家族长赶紧找来高人查看破解。经高人指点,灾难正源自鲁家坟,并建议在鲁家坟偏东南方向修建一座庙宇,供奉老母方能镇压。村民们家家户户捐款捐物,有钱出钱,没钱的出力。农历二月十九老母生日这天庙宇恰好落成,供奉的老母左手握一颗弹丸,右手食指指向鲁家坟方向。从此,豆军庄灾祸果然减少,老百姓们都非常信奉、感激老母,从此香火不断,供奉不缺。村里也将“会上”定为二月十九老母生日这一天。说得是有一年“会上”日,村里一酒鬼喝了很多酒,将亲戚送走之后,驾车而归,不识家门,信马由缰,又来到老母庙,不觉在车上睡着了,半夜醒来,醉眼蒙眬,看见三位仙女从天而降,只听到其中一位白衣仙女说:“此庙建得挺好,且供奉了咱们的金身,咱们看看去如何?如果供得好,咱们不能辜负了这方百姓,得施展法力,护佑这方百姓水土呀!”三位仙女进得庙来,果然见到庙里干净整洁,雕梁画柱,菩萨金身体态优美,彩绘罗群,别具神采,且香火旺盛,供果充盈,三位仙女满意而去。从此豆军庄风调雨顺,百姓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虽然老母庙在19世纪60年代拆除了,但这些口口相传的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
清末时期,豆军庄村西王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后代子孙中出过天津政法大学毕业的才子,在外任要职,长寿达百岁以上。东村王家是商贾世家,多有在东北抚顺经商,发家致富后回乡建宅置地,当时共建有六个院落,由于年代久远,其他5座院落已经拆毁。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古宅,几经转手,被张家祥买下。三间正房,砖木结构,房顶廪木粗壮,均匀。窗棂雕刻花鸟鱼虫,做工精致。历经百年风雨,巍然不倒。即使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周围房屋全都倒塌,夷为平地。而这座房子没有任何损坏。可见房屋地基稳固,构建结实。70多岁的张家祥老人说他就在这座房子里娶妻生子,孩子大了才搬走的。如今儿子在外地发展,老宅子空放多年,没有修缮,尽显落魄沧桑之感。然而房前屋后种植着白薯,烟草长势喜人,玉米已经一人多高,正是扬花吐穗时节。几棵核桃树枝繁叶茂,一对对圆圆的青核桃在枝子上探出头来,窗前随风摇曳新生与陈旧形成鲜明的对比。草木春秋,一年一度。一茬一茬庄稼,一代一代人,繁衍发展,生生不息。
幸福的生活从来不是靠上天赐予,向神灵祈求而来的,而是靠我们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拼搏发展得来的。村委会的办公桌上码放的文件档案资料,我翻看了一眼,是村级厕所改造任务台账,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登记表。涉及全村每家每户,具体到每一个村民,有已经完成三针接种任务表格,还有没完成第三针接种的,原因有哺乳期,肿瘤术后治疗期间等,详细具体。农村工作不好做,村干部们呕心沥血,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为这一方百姓努力工作。始终不忘我们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解决了农民温饱之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字:杨梦凤
编辑:陈思萤
编审:韩锦涛
终审:刘广敏 孙亚明
昌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