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三十多年羊了,现在有一百多只,以前路不好走,每年开始卖羊就发愁,自从这条路开通以后,都是外面人的过来拉,再也不愁卖了,一年收入七八万问题不大。”7月4日下午,兴县裴家川口,黄河古渡,红日西垂,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黄河上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涟漪。58岁的裴寨民和妻子赶着一群羊,越过被涂成红蓝两色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准备在天黑之前,让羊群再饱餐一顿,说起旅游公路对自己的影响,老裴一下子乐得咧开了嘴。
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兴县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2020年10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84.85千米全线通车,这条被网友评为“中国最美公路”的开通,不仅解决了全线5个乡镇,19个行政村,3763户1.2万人的交通出行难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还为沿线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想象空间。
77岁的焦永龙就住在靠近黄河的一处院落里,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他,深知交通的重要性,也欣慰于旅游公路在家门前得开通。“二十多年前,我养大车,村里的路根本来不了,只能去县城养。老百姓只能赶着牲口步行去县城卖,走到半路借住一宿,第二天才能赶到县城,上千亩的红枣也会烂在地里卖不出去。”看着现在每天经过的旅游公路,焦永龙感慨道。现在儿孙们早已进了城,他自己也“什么不干,也不愁吃不愁穿”了,但仍然守在村里不愿搬走,除了如黄河水一样连绵不绝的乡愁,就是想亲眼看到脚下的这片土地借着国家的发展大势走向振兴。
旅游公路的开通,也为兴县的文旅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该县依托沿黄区域六郎寨、昊旻山、孟良寨等自然奇观,红28军东征渡口、鲁艺晋西北分院、七月剧社、张闻天旧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六分院旧址等红色遗址,沿黄公路沿线万亩红枣经济林带,坚持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沿黄旅游。
“我这个小客栈开了三四年了,有三间客房,院子里还种了茄子,水果黄瓜、生菜、西红柿、青椒等各类蔬菜,游客来了不仅可以住,还能就地取材制作烧烤,公路开通后,感觉家庭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63岁的郭明明,是距离裴家川口村不远的前彰和墕村民,年轻时曾干过红枣加工生意。旅旅游公路的开通,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利用自家的一处院落,开办了旅游客栈,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任家湾村,58岁的任利利从1982年起就入行从事红枣加工家产,2009年还成立起鑫源红枣开发专业合作社,最多的时候雇佣三十人为他干活,经历了沿黄红枣加工产业的高低起伏,也见证了门前这条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公路的不断嬗变。旅游公路的建成,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紧盯行业变化,随时准备上马新的生产线。“以前一直以紫金枣为主,近几年干枣行情又起来了,去年有多少能卖多少,这几天又接到了一百万斤的订单。”任利利告诉记者。
空中俯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如蛟龙盘踞,气势恢宏,又如玉带环绕,百转千回。经过绿化、彩化和美化后的旅游公路,变得更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五彩缤纷”,让行走其间的游客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面贯通为契机,兴县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裴家川口驿站、六郎寨驿站、黑峪口驿站等6个驿站景点,全面运行后将极大提升沿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的人气指数,进一步完善公路配套设施,大力度开展生态治理,引进一流市场主体,个性化运行沿黄驿站景点,探索‘旅游+电商’路径,推动农特产品进驿站进景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旅游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兴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孙利军表示。(记者 刘少伟)
吕梁日报